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866|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耳机] GA09mk2 & Amber2 -- 颇有意思的一对兄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3-15 18:2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nderson 于 2015-3-23 23:20 编辑





小黑开声不久,又是欠煲的分体,吃亏不少。不过性格趣味上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也需要不同的系统设置来助力。
这台Amber2机器的放大部分是全新的。但电源应该已经用过小一阵子了,也许加快了整套设备的熟化进程也说不定。目前Amber2初步进入状态,在各种尝试后确定了当前最佳化的设置,声音基本上问题不大,可以和阿哥ga09mk2比较一下了。
--------------------持续煲炼一周并尝试了各种设置后----------------------

前端和周边的配置还是比较完整而优待的,对两台售价并不高的耳放而言,照顾蛮周到了。我想了解这些耳放在中档以上的系统中如何表现:它们能否较好地融入系统,固有特点是什么,以及在调教中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基本配置:Accuphase DP90---Taralabs the0.8 AES->Bricasti M1 DAC---AcousticZen AbsoluteSilver XLR->GA09/Amber2->4pin T1(不好意思,暂时没有别的动圈)。

GA09mk2,我想它具有如下的特点:声底不厚,密度感中等,透明度佳、细节表露柔和、有较精致恰当的全局感。这些特点可能被认为较适合T1。如此搭配确实还比较好听,是一种表达顺畅但不强调的状态,给我以流畅而优雅的印象。动态释放时,并不很凸显力度,但是瞬态良好,规模完整,从容淡定,颇有闲庭信步超然物外的感觉。当然偌说遗憾,它的局限性也就在于此:“有景然不浓”,属于有距离地欣赏,不是一把拽进去的。“半埋”式的形体感,刻画尚缺一点深度,中气不足让一些乐器的信服力还有待提升。可能要有点年纪的玩家(听巴赫之类的)会更欣赏这种不过不失的平衡感。我个人偏文,比较容易接受这种风格,似乎这样的搭配多少也能让自己想起聆听多年的静电系统。当然咯,单论表现的全面程度,还是要跳出个人喜好去考量了。

对于新机Amber2,第一感觉就不那么准,变数确实多。刚开声的时候,声音不是很好,相对浑厚而又带着点张扬,力度强并不是坏事,但动态起来时细节下降,场面开始交代不清楚那就是不好了。其实并不是系统高级就容易好声,相对来说要考虑的问题会更多,前端的高能量高密度,后面是否能够吃得下,能否驾驭得了。驾驭得好,声音的信服力大大提升,控制不住的话也会过犹不及。根据以往的经验,分体新机的难点在于煲机和避震都是双份的。煲机有时间就好,避震是要成本的哎,而好钉的成本可不低。我先只是把放大器和电源叠在一起,扔在桌子上跑了5天。然后听了一下,感觉毛躁感有所好转,可是透明度和控制力还是有待改善。那时我想这可能这就是Amber2的瓶颈了,但好像分体做不过单体机的素质又不大可能。摸了Amber2的机壳,感觉是厚,但是材质和GA09不同,手指抚过散热口,引起的振动回响能持续上大半秒,应该尝试对其进行避震了。能量太大怎么办?换柔和的线妥协一下?并非如此,好好搞避震先,线材不凑合,从头到尾屡试不爽。

这时我的选择有四个:普通木钉、高丘13s、木内的210zs、Eau Rouge碳纤维薄钉垫套。相对09而言Amber2已经较为浑厚了,不宜再以木内加厚整套声底(因为放最下面一加就是影响俩)。试验后确定,以卸振效果最为纯粹染色最低的Eau Rouge打底垫电源,这样上下两个都可以在避震上受益。木内和夫居中承上启下,以四枚活动锥尖找平均匀承重,主要加强上面模拟放大部分的控制力,也顺便提升柔顺度。当然所有的调整都是看实际情况而定的,可能T1吃不下的能量到了HD800并不突出也有可能(不过我怀疑并不是那样)。

整个调试完之后,带上T1开声,只觉得焕然一新。这种感觉是我所熟悉和坚持的,声音有很强的整体感。音场的透视感尽收眼底,整个舞台向后移动,拉出一个适中的距离,聆听不会很有压迫感。舞台内的乐器鸣放,可以听到反射后的残响,位置感因而格外明确,前后层次感也因此保留得非常好。声音以明晰而醇和的方式传递出音源给予的绒布般的质感。此时整个中低频段的障霾都被清除掉了,动态起伏时的掌控也很自如。整体的透明度大幅度提升,神清气爽。我觉得,我需要修改开始时对于Amber2的印象。以高级机的玩法来调整,这部机器还是有点料的。在透明度已经和GA09相差不大的前提下,Amber2展示了更加令人信服的质感和饱满度。就好像2.5D的浮雕终于镂掉了背景的石板,整个后半沿凸显出来了。木管的质感很纯,钢琴的槌击共鸣,女高音的歌喉......Amber2都会以一种更有“中气”的方式唱出来。

初步的设定取得成功之后,我对Amber2的印象有了很大转变。原本可能玩玩就转手或者拿去放办公桌的机器,现在有机会在书房里争得一席之地。即便不考虑价格,我觉得也已经是不错的声音了。我还有一些想法有待实践(Amber2还有另外一个调整点,就是两条3pin、4pin的过机线电源线,不知道这俩线有没有瓶颈)。如果问Amber2能否推T1,我现在会回答,可以的,经过适当的设置,把能量控制好,可以得到更高完成度。无论如何Amber2对于T1是一个以疏导为主的调整。但是对于GA09而言,其个性本来相对内敛,差的这口中气可能是设计使然,好像也是蛮难补上的。



-----------2015-3-23 更新了更换"Blackwire"过机线后的听感-----------------


从一位朋友处收得一套"Blackwire"3pin过机线。这条线的线身比较柔软,试用上比较方便。Amber2,有两条电源过机线。问过烧友后得知主要的供电线是3pin那一条,4pin只是用在控制显示的。我开始时以为左右声道分离走线供电的,呵呵。


接好后run了几个小时,做了一些试听。我感觉这条Blackwire过机线,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优点是导体材料应该是不错,声音各方面都能“去得更尽”,也没有粗糙的刺激感,比较柔和。缺点是声音有点乱,聆听一些比较熟悉的室内乐时,我感觉音场的左右向我包卷过来,低频乐器居然有点跑到耳后去了。随后的试音也表明这条线比较随性,声音出来在空间感上的逻辑性不强,走到哪里算哪里,我听完决定暂时还是用机器附带的原线。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5-3-15 21:50 | 只看该作者
Eau Rouge碳纤维薄钉垫套,當時看桑多雜誌上看到推薦,價格高,以為沒有人會玩偏門的道具,沒想到安德森先生真的玩了,呵呵。

謝謝
3#
发表于 2015-3-15 22:33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好详细,用心之作。
都是好钉子,eau价格吃不消
4#
发表于 2015-3-16 08:16 | 只看该作者
看着文章,可以想象出声音的变化。我猜,牛越大,电流输出能力更强,声音的热力也更高,相对的频宽和背景噪音却会有问题。需要各种手段来疏导能量。ga09给我的印象确实少了点动感。如果amber有所改变还是很不错的。
机壳不稳,我的前级也是。我把上壳取下来裸听,开放感强了不少,与避震互相不能代替。
5#
发表于 2015-3-16 09:28 | 只看该作者
現今流行的聲音風格,我想是否已經不是熱力很高,迅速感染他人的作品,而是需要通透與解析力,清爽冷酷一些的更好呢?還是入門級是這樣,但高端製品依舊是熱力四射的呢?

GRADO先生的開放式木質殼RA1到現在還會吃香嗎?

謝謝
6#
发表于 2015-3-16 10: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chrisalex


    请问下校长,有无ss杂志关于eau rouge的文章出售呢?
这家经常磨改些德颂,金琅,艺雅,momentum(最主要还是前两者)什么的,价格翻个几倍甚至更多,卖:http://www.uranus.dti.ne.jp/~audio/。实在是很没有品味的做法......可是从我的体验看,声音确实有我很喜欢的,独特的品质。
7#
发表于 2015-3-16 11:02 | 只看该作者

贴张介绍图,心有戚戚。
8#
发表于 2015-3-16 1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chrisalex
请问下校长,有无ss杂志关于eau rouge的文章出售呢?
这家经常磨改些德颂,金琅 ...
Phase 发表于 2015-3-16 10:56


由於是小配件類,只會在雜誌最後的豆腐乾地方裡面寫到,而且就我的記憶而言,這麼多年談過不多,在某些討論避震物的對比文章中出來過的,等我找到就給您拍上來。

你提到的鏈接看上去就是增加碳纖維的部件進行處理,而且專門找中國出產的便宜製品進行補強,這樣性價比高(笑)。

謝謝
9#
发表于 2015-3-16 11:38 | 只看该作者
現今流行的聲音風格,我想是否已經不是熱力很高,迅速感染他人的作品,而是需要通透與解析力,清爽冷酷一些 ...
chrisalex 发表于 2015-3-16 09:28


我觉得,
    当代的键盘乐器对力度,音高的表现幅度和精妙处可以远超钢琴,转调也不用转近似的平均律,可以转数学上精确的五度相生律。
当代音响也没必要发掘变压器和胆管时代的情热和魅力。lansche, acapella的等离子高音,eau rouge的碳纤维等当代材料科学的hiend产品可以“醍醐灌顶“出远超前人的深度,知性,那种不仅仅是音的本身,而是从音发生,与空间的交汇,与其他音的交融,直至消逝的奇妙直觉。也不仅仅是演奏者的意图,而是一种演奏者想要做到的,和最终却没能在物理上做到的,混杂着苦涩的缺陷和幸福的理解,的感动。
10#
发表于 2015-3-16 16:36 | 只看该作者
以前樂器演奏家希望表達卻因為技術條件無法實行的音觸,在現在的器材水平下完全可以做到與傳遞出來。

謝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立体声 ( 辽ICP备11019170号-1 )

GMT+8, 2024-5-3 13:32 , Processed in 0.0573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