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57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耳机] 【当下真就没第三个】唯二两款气动耳机小谈(GL850+HEDD)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0-9 13: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流氓才子 于 2020-10-10 00:32 编辑

春风不度玉门关,又见才子伴乐谈。

国庆假期,宅在家读书赏乐,顺便也收拾收拾自己的听音室,然后看到抽屉里躺着一个小小的耳机包,自己每天都会看到它,却已经许久没有去听它了,它的名字在刚刚问世那一两年还是挺响亮的,舒尔SE846。如今的耳机市场上,热度就像走马灯,击鼓传花,轮班接力,转念一想,SE846虽然还背负着旗舰之名,只是已然没啥讨论量了。如今便携圈的高端耳塞,也早就从当年IE800/SE846这样的纯圈纯铁,变成纯圈纯铁圈铁平板还有圈铁静等各种单元搭配了,而在头戴大耳机的领域,虽然没便携那么热闹,但同样的剧情也在上演,我们在传统的动圈、静电和平板耳机之外,看到了另一类新单元的使用,那就是AMT气动单元,虽然气动单元在DIY圈子里面早有人使用,但是看到真正成熟的量产产品也就是今年的事儿,没有搞错的话,目前市面上能见到的商业气动耳机产品只有两款,一款是德国的HEDD,另一款则是国内品牌“金平面”的GL850。




任何新兴事物一开始都是小众,如同耳机玩家看待AMT气动单元,其实气动单元并非新事物,三十年前就已经存在了,只是一直用于音箱领域,一般作为多分频音箱的中高音单元,因为频响的关系,从来没有移植到耳机上,而HEDD和金平面之所以成为气动单元耳机的开拓者,并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而是他们各自的背景决定的。简单来说,提及AMT气动单元在音箱上的使用,绕不开一个品牌叫做ELAC(德国意力),这个品牌在气动单元的使用上,几十年一直独领风骚。所谓合久必分,尔后从ELAC又衍生出另外两个音箱品牌,一个叫ADAM,一个叫EVE,熟悉有源音箱和录音棚的烧友一定知道他们俩,他们的标志性产品都是AMT气动单元,而今天说到的HEDD,则是从ADAM里面分离出来的,而金平面品牌,则是EVE背后的团队之一。延续了以前说过的一句话,哪有什么天降奇才,哪有什么灵感乍现,几乎所有看似新兴的品牌,背后其实都是一帮老司机。




9月的广州耳机展上,金平面首次参展,GL850也引起了不少关注,毕竟新材料新单元的使用,无论如何都会是引发关注的点,而HEDD的工程机,其实也在先前的展会上,非常低调地展示过,只是鉴于代理的原因,HEDD目前见到的机会还很少。所以找机会凑齐这唯二的两款气动耳机对比一下,就成了我最近很想做的事情,无关紧要的环节暂时略过,总之就是,最近总算同时借到它们了,一个是世界首款,定价15K,一个是国内首款,定价7K级别,差了一倍的身价,会有怎样的火花?我想从几方面简单说说自己的感受,有共性,也有区别,毕竟也没打算写成详评。




先说体积,两款气动耳机的身材都很巨大,我把它们的包装盒放在一起,拿了一张CD做参照,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大概的体积。耳机单元的和音箱单元一样,口径上是一寸大一寸强,因为大口径意味着同等音量下振幅更小,所以失真也会更小,同时大口径单元在低频的下潜和宽松度上都有优势,而气动单元一开始本就是作为音箱中高音单元存在的,所以为了达到足够的低频下潜和量感,单元体积肯定是没法做得太小。有利有弊的是,大体积的单元和耳机也对佩戴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对来说HEDD形状比较扁,它的重量和佩戴舒适性都更差一点,很厚的耳罩压缩了调整空间,我戴HEDD是觉得有点压头的,但是也因为压得很紧,HEDD戴上之后的环境隔音做得比GL850好。而GL850则是修长一点的造型,佩戴舒适性比HEDD好太多,但是夏天佩戴的话,还是会闷热,需要空调的加持。




从驱动的条件上看,气动单元耳机对于耳放是非常不友好的存在,它们都是低阻+低灵敏度的“大胃王”,需要前端提供大电流的充沛驱动力。便携设备(也得是QA390这样的)可以让它们出声,但是仅仅停留在出声的阶段。低阻+低灵敏度的典型例子就是AKG的K1000,当年可是有很多玩家用功放去伺候它的,虽然两款气动耳机并没有KK这么离谱,但是厂家也是明确告诉用家,请不要吝惜设备的推力,用大电流(一定是大电流而不是单纯的电压摆符)去伺候它们。实际尝试下来,手头的几款耳放是可以考虑的,入门价位的草医NIAO,中等价位的GAX EVO以及中高价位的方程式+Powerman电源。它们的共同点是,拥有足够的功率储备和大电流输出能力。此外,原创OPA-4A这样的胆放也可以考虑,用胆机伺候气动耳机其实有利有弊,讨巧的地方是,气动单元本身中高频的刺激性会比较强,而且是耳机腔体内的直达,衰减不大,胆机天生的偶次谐波可以适当柔化一些,让耳机更耐听,不讨巧的地方是,胆机自带的底噪容易被气动单元捕获和还原出来,所以如果要走电子管耳放的路线,请确保提前换好合适的管子(一般来说廉价的配机管是直接要扑街的)。




说说声音上的共性,它们的声底都比较强调声音的线条,尤其是中高频。毕竟气动单元最初的用途就是中高音单元,其结构特征也适合中高频还原,尤其作为耳机单元的时候,中高频没有经过太多空气的衰减,直达耳膜,因此实际上厂家在设计的时候,更加注重的是稍微抑制一下高频的能量,保留足够完整的线条感就足够了。而按照常理,觉得气动单元比较难做好的中低频,HEDD和GL850却各显神通做的都不错,甚至……让我觉得它们俩的低频量感都有点过了。我想说,我对于这两个气动耳机的低频都不是很满意,倒不是因为下潜和量感的问题,而是低频层次感问题,两个耳机共同问题在于,低频的左右分离度不高,低频结像的层次感没有中高频那么优秀,尤其是演绎大编制古典,乐队中大鼓的形体表现得比较模糊,我在想,如果稍微减少一点低频的量感,也许会显得更加清晰明快。




再说说声音上差别,HEDD和GL850在风格走向上各有侧重,GL850偏向于流行、爵士和乐器独奏,整体结像较大,偏近场。加上中低频的丰满,使得它成为一个听人声和独奏非常有血有肉的耳机。整体的热情和厚润,让我想起奥蒂兹LCD的平板耳机音色,你别说,两者还有那么点相似。而HEDD则是偏古典的走向,它的结像比GL850要凝聚很多,中频也没那么突出,可以把声场的规模和层次表现出来,同时HEDD的整体音色还是偏中性的,听各类器乐都比GL850好很多,至于人声表现,HEDD是歌手站在剧场里的距离,而GL850是歌手站在酒吧前排的定位。当然,这个差别和各自的线材也有点关系,很凑巧的是,这两个耳机都采用了4芯微卡农口接头,线材可以混用,交换之后,各自也会向对方的风格稍微靠拢一点。




由于各自的定位不同,我们可以从声音表现上听出,万元俱乐部的新兵HEDD是努力在往大而全的声音方向上走,而7K级别的中档GL850则是努力演绎自己擅长的音乐领域。目前唯二的这两款耳机也让玩家感受到了来自气动单元的独特之处。新材料新技术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市面上什么时候会有第三款?我们拭目以待。
2#
发表于 2020-10-11 11:36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0-10-11 23:38 | 只看该作者
好想试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立体声 ( 辽ICP备11019170号-1 )

GMT+8, 2024-4-26 18:15 , Processed in 0.05605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