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907|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聚会] 立體聲之友專訪(連載10)——— 魔門吞駕到,音響教父再戰江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8-28 06:2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立體聲之友專訪(連載10)——— 魔門吞駕到,音響教父再戰江湖!

1.jpg (71.99 KB, 下载次数: 277)

1.jpg

2.jpg (59.63 KB, 下载次数: 271)

2.jpg

3.jpg (91.94 KB, 下载次数: 299)

3.jpg

4.jpg (65.03 KB, 下载次数: 285)

4.jpg
2#
 楼主| 发表于 2015-8-28 06:31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窩是小張!

大概是有史以來最快速的一期《立體聲之友》專訪報導了,新鮮熱辣剛剛出爐的照片,拍下來即處理,還熱騰騰地就送到您手裡。

因為它,我們與人像照分手了!

當看到如此過目不忘的音響製品,在首席攝影師的提議下,我們決定放棄傳統,不拘泥於人像照作封面的常規做法,將封面主角讓給它。為了這個創意我們反复討論了很久,攝影師先生也嘗試了幾套方案,最終呈現出與現有Momentum封面照完全不同的approach。

這張照片,將Momentum身上的細節元素毫無遺漏地體現出來了,包括正面的舵飛輪錶盤,透露出的幽幽的綠色光芒,表頭內部Daniel D'agostino先生的簽名,獨樹一幟的音量操控外圈旋扭,黑色表針的動感,面板左側的按鈕,面板右側的音調,月餅型遙控器,精湛的金屬表面加工工藝,頂部的寬厚鋁合金鏤空設計及透露出來的銅色散熱孔,都是能夠讓觀眾細細品味的亮點。

最讓人難以忘懷的,是封面右上角那黃銅製散熱器的玫瑰泛色,這是Momentum家族所特有的,也是後級功放兩側散熱器標誌性的顏色,看過實物難以忘卻,攝影師先生將這個元素放大沉澱下來,實在是難得的傑作。

在我們的心目中,只有這樣的作品,才值得登上封面的舞台,以它為主人公,作一期立體聲之友專訪!我們將破天荒第一次,從記錄單個燒友的經歷,到記錄一次生動的音響試聽會,希望大家喜歡。

要特別感謝首席攝影師快樂小豬先生,不僅拍攝時花費了巨大的時間與精力,後期處理時身體抱恙,卻依舊工作在第一線,深夜趕稿,為我們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滿懷著對大Dan的敬意,Stereo Sound 262期中文版封面,隆重登場!

15082115598d4bef38c615e069.jpg (645.12 KB, 下载次数: 264)

15082115598d4bef38c615e069.jpg
3#
 楼主| 发表于 2015-8-28 06:32 | 只看该作者
北京《高保真音響》雜誌社專業試聽室,於2015年8月15日下午向公眾燒友開放半天,在這裡,一場別開生面的百萬元級音響器材試聽會正在舉行!

這是美國Dan D’agostino Momentum前後級放大器聯手荷蘭Kharma Elegance DB7落地音箱的北京首秀,隆重起見,雜誌社還為這套頂級組合搭配了完全對得起身價的昂貴周邊,組成了價值百萬元的超弩級系統,這在《高保真音響》創刊二十一年的歷史上,尚屬首次,是最豪華的配置。

這次活動的主持,由《高保真音響》原執行主編、ETA品牌創始人潘志強先生,大連廣播電台《視聽總動員》主持人、黑膠老極客喬小兵先生,以及代表《中國立體聲》論壇出席的小張_chrisalex三人擔綱,潘先生講解Kharma DB7及CD唱片欣賞,喬老師負責演示黑膠系統的魅力,而我則帶來今次主角Dan D’agostino的故事及大Dan唱片的試聽。

為什麼會請阿拉去主持?收到邀請時我也頗感意外,原本見到有大Dan列陣開聲,小張只是興奮準備買車票去當觀眾捧場的,雜誌社卻說:小張,請你來講講大Dan器材吧,因為你對大Dan最了解。最了解真談不上,但必須承認我是大Dan先生的狂熱追隨者,Krell / Dan D’agostino品牌的擁躉,對它們的一切細節和背景我都有興趣了解並願意與大家分享,於是我回答:那我就來說說大Dan先生的故事吧。

老潘講音樂,小兵講黑膠,校長講器材,試聽會就是這樣一場有聲有色的超級盛宴,到底參考器材是否有百萬元之巨,請看器材清單:

轉盤:法國Metronome Kalista Ultimate分體電源升頻CD轉盤

解碼:法國Totaldac Monobloc 頂級四件套CD解碼

唱盤:德國Acoustic Signature Storm MK2唱盤配同廠TA1000-12唱臂及瑞士Benz-Micro唱頭

唱放:德國Burmester Phono 100頂級MM/MC唱頭放大器

前級:美國Dan D’agostino Momentum Pre分體電源前級放大器

後級:美國Dan D’agostino Momentum Stereo立體聲後級放大器

音箱:荷蘭Kharma Elegance DB7鋼琴漆落地揚聲器

線材:美國Transparent、Stealth、Nordost、MIT等

機架:瑞典Solid Tech Rack of Silence及香港Sound Mechanics MX

電源:日本Furutech RTP-6N等

1508211441099d276624cfde00.jpg (599.54 KB, 下载次数: 272)

1508211441099d276624cfde00.jpg
4#
 楼主| 发表于 2015-8-28 06:33 | 只看该作者
大Dan與Kharma品牌,即使單個拿出來也已具天皇級別的號召力。今次的聯袂出演更是報名人數眾多,雜誌社不得已只能將聽眾分為兩場,每場近三十位聽眾,這樣大家均有座位,不設企位,聽感更有保證。

當天是週六,首席攝影師與小張厚臉皮地請蕭蕭先生上午八點左右便為我們打開試聽室的大鐵門,不好意思沒能讓他在休息日睡個懶覺,在此表示感謝。雖然試聽會在下午1點才開始,但我們希望在上午完成三個動作:

1. 對單件器材和整體系統進行熟悉與聽音確認,如果需要微調可以抓緊調整

2. 對演示唱片進行實地聆聽與甄選,並最終確認曲目與播放順序

3. 對器材及全景進行個性化創意拍攝

在蕭蕭先生與血紅先生兩位的共同協力下,沒日沒夜地泡在試聽室裡整整兩週,完成了從最初器材聯絡及進場,設置調整及選擇搭配,線材整理與環境清理,反複試聽推倒重來,最終落位及微調等一系列工作,他們說直到開展前一天的晚上還在進行嘗試調整,希望將聲音的細節做得進一步好,我踏入試聽時看到擺放整齊的器材已不停嘖嘖稱讚,他們卻還很不好意思地表示:很抱歉,原本說好的Kharma Exquisite Midi 2.0因滯留海關無法來到現場……

那對叫做小肥婆的Midi 2.0是Kharma經典型號大肥婆的弟機,屬於最高等級的Exquisite系列,幾十萬的價格肯定是小張買不起的型號,而現場到達開聲的揚聲器,也出自Kharma,是下級系列Elegance的DB7,雖然體積與製作上,不可同日而語,但實際上DB7也已經是十幾萬的成交價的高級揚聲器了,有DB7來搭配試聽,我覺得完全夠級數了。

系統一開聲,我沒說話,卻捏了把汗,因為聲音,並非想像中這般好……

我曾在瀋陽姜兵先生家裡聽過Momentum Mono兩部單聲道驅動JBL DD66000旗艦音響,也在美國CES展現場聽過Momentum前後級驅動各型揚聲器,更通過境外視頻網站窺聽過官方搭配Momentum + Sasha的合奏,對於Momentum能去到什麼程度,心裡已有定位標杆,那種音樂性與躍動感應該是輕易就能呈現出來的,現場樂感氛圍的營造是自然噴湧而毫不生硬的,中高低三個頻段的細節信號解析必須是一等一的高級水平,不可以有不清晰或含混的地方,這才是魔門吞的實力。

但就在試聽室裡,我發現聲音特質的基本骨架都有,但就是去不到盡,無法更進一步探底留下深刻印象,Dan D’agostino先生本人對Momentum推崇的“與Krell不同,精緻而細膩,立體感強烈,音樂感輕易呈現”方面的建樹不算最突出,雖然可以聽到很親切的透明度與細節力,但樂感流暢和音像刻畫,還是不夠頂級水準,與我印像中有些距離,讓我有些許遺憾,另外要說明的就是,我沒有聽到上次在姜兵先生家那種低頻解析力的嚇人層次感,試聽室面積較大,揚聲器發出的低頻量感以及場面鋪陳有些過於精緻,我嘗試走到聆聽者的不同位置進行聽音確認,前排的尚好,但末排就有些吃緊,而且我發現,揚聲器面板正對座位的直射聲會讓聽眾覺得不舒服,最好能夠再拉開些距離,離後牆稍稍近些,這樣低頻也會相應地出來一些,不過由於時間關係,我們並未再去進行挪動。

為了這次試聽,我帶去了十張唱片,依次進行了播放,也算是評論員的特權,一個人霸占百萬系統——獨聽!我有兩個目的,首先是通過演示不同類型的唱片,確認聲音特色與平衡質感,全面性如何,聲音到底是LL還是GL;其次,就是精選出下午要試聽的唱片、曲目及播放順序,別小看這些細節,放哪張,不放哪張;哪張先放,哪張後放,哪張最後放;放第一曲,還是第三曲;我們都要考慮到聽眾的心裡變化與接受程度,通過實際聆聽,討論後確認。打個比方,我與首席攝影師對是否用Seasick Steve的街頭簡單錄音布魯斯開場進行了辯論,Melody Gardot小姐專輯到底播放大家耳熟能詳的最後一曲還是配樂別緻唱腔妖嬈第一曲交換了意見,我在家裡曾經進行過不同組合的嘗試,在我自己的系統上,原本以為直接按照這個Combination播放就可以了,但實際上這都比不過到現場“排練”一次,你就知道還是需要調整的,因為系統與環境不同,我們應該盡力提升聽眾的聽音感受,通過這次操作,我也明白,每一次音響展上香港代理的播放演示,都不是隨意而為,如何選擇合適的曲目展現器材的個性,如何在短短幾分鐘內,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些都是考驗演示會主持人基本功的,正所謂,細節決定成敗!

原本有些擔心系統聲音不夠LL的我,在開機數個小時之後,反倒逐漸安心起來,原本緊張的心態也逐漸放鬆下來,因為我開始聽到漸入佳境、令人滿意的暖性聲音了。可能是原本冰冷的音樂機器,通過熱身和升溫進入最佳工作狀態,聲音開始飽滿並且去得更盡,毫無疑問,這是一種平衡全面的高質感聲音,大Dan功放的健康有活力,Kharma音箱的華麗不張揚,為系統聲音提供了非常正面的墊腳石。其實直到試聽會結束後的五點多,送走觀眾後我們一班工作人員坐下來內部靜靜聆聽,那時的聲音真的非常完美,真的是值得買飛機票坐下來欣賞一番。

上午的籌備時間,最繁忙是首席攝影師先生,他在完全不像攝影棚的場地裡,通過巧妙構思與補光,加上他強大的後期處理,完成了這集專訪裡的所有照片,而每張照片的拍攝過程,都秉承他一貫的專業與認真態度,這些照片花了多久?從上午八點進棚開始,一直拍到下午一點活動開始,整整五個小時,都還差最後一張沒完成。

我見到了令人無法抽開目光的閃亮作品,法國Metronome文豪的Kalista Ultimate分體電源升頻CD轉盤,雖然不是頂配型有三腳架的版本,但也是旗艦級之作,這個轉盤用三塊透明水晶亞克力組合結構,請注意看其特殊的避震結構,最厚的底座部分亞克力向上是金屬尖釘硬接觸,不允許相對位移,而在底座以下,與腳墊之間是金屬制球體,允許大範圍地橫向移動,整個底座可以向前向後向左向右進行移動,而且移動時非常順滑,沒有明顯的頓挫感卻有恰當的摩擦阻力,這樣的設計,只有在高級機上才會呈現。頂開蓋入碟操作,並用水晶壓片,此機的輸出是有升頻可調的,現場的聲音,是升頻後的結果。

1508202145fdfd9eb9aab2772a.jpg (485.65 KB, 下载次数: 268)

1508202145fdfd9eb9aab2772a.jpg
5#
 楼主| 发表于 2015-8-28 06:35 | 只看该作者
由於中午時間太趕,我們放棄了外出午餐的計劃,請工作人員購買肯德基並找了一個會議室快速用餐,不單單是我們,還有上午趕來彩排準備的另兩位主持人潘志強先生與喬小兵先生,雜誌社主編與編輯,他們統統站著吃,一邊吃一邊串詞走場,完全配合,毫無架子,最沒有架子的算潘志強先生,他貴為《高保真音響》前主編,卻短褲涼鞋清涼上陣,為了避免交通阻塞還騎著電瓶車通勤而來,而身上沉重的背包裡,除了他心愛的A7相機和德系鏡頭,就是整整一包頭版優秀唱片。

另外,還要補充一個細節,實際上今次的活動险些被叫停,臨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軍演,北京各地安全形勢升級,很多敏感的群眾活動都被一刀切叫停,這次的試聽會也被通知取消,前期通過雜誌社高層的屢次溝通,在收集了所有參與者,對,包括報名試聽發燒友的身份信息及手機號碼統一上報後,才得以如期舉行,當時組織活動的編輯們都捏了一把汗,因為完全可能在最後時刻被緊急叫停,不會有任何理由,好在他們的準備工作充分,這次活動得以順利召開,真的是天時、地利、人和。

試聽會由《高保真音響》新任執行主編岳鵬先生開場並致歡迎詞,這次試聽會不單單有燒友前來參與,還有音響商家與媒體的捧場,更有代理提供音響器材,他一一表示感謝,然後為大家介紹了系統器材及三名主持。小張被安排在首先登場開頭砲,深感責任重大,我以“第一次在雜誌上見到Momentum後級時,怎麼這麼難看?!”為開場白,與大家介紹了該功放的作者,意大利裔美國音響教父,Dan D’agostino先生的歷史與經歷,這些故事是小張作為大Dan擁躉必須背得滾瓜爛熟的,包括他於1980年創立Krell品牌,設計出了KSA、FPB、EVO等不同時代的優秀系列作品,2009年他好意引入資金集團卻因“該不該走藍光機道路”的分歧被掃地出門,同樣出走的還有他的長子Bret與前妻Rondi,2010年教父重振旗鼓創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音響品牌,2011年推出劃時代的甲乙類首款作品Momentum Mono,獲獎無數,叫好又叫座,緊接著立體聲後級、前級、合併機、唱放陸續有來,按照每年一件的速度不斷擴充著Momentum頂級系列的家族版圖。

聚焦現場的前後級,我也向各位介紹了這套作品的獨特設計,其亮點是珠寶級精工製作的舵飛輪手錶型儀錶盤,運作起來如藝術品般順滑,我在拉斯維加斯CES展上曾親手操作過其前級,音量旋扭的SMOOTH讓我震驚,這個外觀極具個性的音量系統,外觀借鑒的是源自1775年的瑞士製表名廠Breguet寶磯,或許您不知道,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品牌的機械腕錶,無論是手動上弦還是自動上弦,至少有兩項技術、發明、專利或裝置,是來自寶磯的創造,如果把屬於寶磯的部分拿走,沒有一塊機械腕錶能夠正常運行。眾所周知的舵飛輪Tourbillon——為了校正地心引力對鐘錶機件造成的誤差的調速裝置,就出自寶磯先生之手。而Dan D’agostino先生是一個手錶收藏家,所以他希望將喜喜愛的Breguet手錶元素放在他的設計裡,除此之外,大Dan曾表示,作為一個名車愛好者,Momentum的設計中也融入了Bugatti汽車的元素,他希望他的製品,是被那些同樣喜歡高檔手錶與汽車的愛好者鍾愛並使用的。

操作異常順滑,是我從未在任何其他音響器材上的體會過的精密感,前級中間表頭的外圈套著一個同樣鋁合金材質的圓環,可以左右旋轉,伴隨著轉動時的嗒嗒聲,指針會跟隨同向轉動,就這樣完成音量操控,請注意,與一般音量電位器那種步進式上調音量的方式不同,Momentum前級的指針移動,不是那種一格一格的機械式動作,而是純模擬式的質感,甚至看上去不那麼線性,但卻相當有質感,讓人感到並非一件玩具這麼簡單。據說為了達到這樣如水的順滑感,大Dan使用兩個用在Porsche跑車上的軸承來驅動光電編碼器。只要操作一次,你就會愛上這樣的音量調整方式,在唱片演示時,我寧願放棄使用遙控器,直接蹲下來操作錶盤,因為這樣的手感比按動遙控器上的那幾個按鈕要好很多很多,絕對提升高級音響的人機操作感。

你一定會和我一樣,被表頭內的神秘綠色燈光所吸引,其實這個綠色背景燈還會根據不同按鍵而產生深淺區分,另外當你進行相位反轉時,屏幕燈直接從湖綠色變為艷紅色,提醒你嚴重註意,在表頭裡面,有大Dan的簽名和0-100的音量標稱。現場一般音量到30-40之間已經非常澎湃了。

前級有一個航空級鋁材挖空的重型底座,這個讓人體會到存在感的底座很扁平,你根本想像不到分體電源被很好地隱藏在這個底座中,沒錯,Dan就是這樣標新立異的設計,分體電源,卻沒有破壞前級的整體美感,用鋁合金挖料作框體,有良好的屏蔽與避震功效,視覺上也相當統一。前級與電源間的連接,是類似當年在Krell器材上廣泛採用的電流傳輸型CAST線的端口型。據說這個前級最初是沒有遙控器的,大Dan認為遙控線路會影響音質,後來根據群眾呼聲增加了遙控功能,但大Dan也很固執,沒有將遙控接收整合到前面板,而是在機器背後單獨接出來一根線拖一個鋁製小實心塊,將接收器塞在裡面,基本將遙控作為獨立的附加功能。我也看到了前級的月餅型遙控器,這個遙控器讓我想起了多年前見到的美國Sonic Frontiers的圓型遙控器,兩者都是銀色質感,但大Dan的更為大型與大氣,我相信是按照他本人大力金剛掌的尺寸來設計的。

1972年,來自康涅狄克州的Mark Levinson先生劃時代地將音調調控Tone Control從他的參考級前級裡拿走了,取消了這一設計的音響作品被認為聲音很好,引領了時代的潮流,結果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前級是沒有音調調控的,反而有音調調控會被人認為是老式機或者AV機,30年後,同樣來自康涅狄克州的大Dan覺得是時候把音調調控帶回來了,他表示,音調調控有什麼錯?我們時代最好的前級都是有音調調控的,Marantz Model 7, Mcintosh C20,增加TC可以讓那些舊錄音在新時代系統上更具可聽性,否則就會變得不忍卒聽!Momentum的音調控制從+6到-6,不設零位,但可以關閉,我之前也試驗過,這個功能介入得很少,對音質而言的確沒有什麼劣化,大Dan話其TC線路是非常謹慎的,單獨電源整流與單獨PCB,對音質毫髮無傷。

前級的輸入與輸出,均只有平衡口,不設單端口,與後級完全一致,但Dan沒有提供專用的CAST口連接,另外要說明的就是,前級裡面的放大板,是插卡式的縱向設計,Dan的想法是保留可升級性。

1508211442a9368d248698cd6f.jpg (436.6 KB, 下载次数: 271)

1508211442a9368d248698cd6f.jpg
6#
 楼主| 发表于 2015-8-28 06:36 | 只看该作者
介紹完前級,該說說後級了,後級一向是Dan的強項,賣點一定就更多了。

這是將兩台Mono單聲道後級降功率化後塞在一個框體內的立體聲版本,其外殼尺寸與單個Mono完全一致,包括線路與用料也完全一致,區別只是功率管數目從每邊28個Sanken寬頻雙極功率管減少為16個,而輸出也從8歐姆的300W×2變為200W×2,價格上也相應地大幅縮水,從55,000美金的Mono到39,000的Stereo,順便說一下,剛才介紹的同廠前級,其價格是32,000美金,所以這樣一套一前一後,就要71,000美金,折算下來要45W人民幣了,這比以前Krell時代的同級框體,同級輸出的任何作品都要昂貴好幾倍。

後級的最大改變,是Dan從堅定的純甲類陣營領軍人物跳槽到了甲乙類頻道,這是我不可想像的,因為Dan起家的時候就是做純甲類出身,他看到John Curl設計,以Mark Levinson品牌推出的ML2小功率純甲類後級聲音很好,於是抱著“如果能做一台大功率輸出的純甲類後級會怎麼樣呢?”這樣的想法開始創業並建立Krell帝國,並在之後的近30年時間內,持續進行純甲類放大器的設計製作,所以現在你要他放棄純甲類做甲乙類,我很難相信他會擅長,更難相信其聲音會比以前更LL,大Dan以前一直走純甲類道路是因為他試驗過純甲類與甲乙類,結果發現前者的確聲音更好,便一直繼承和堅持下來,雖然純甲類更難做好。現在他要做甲乙類,他自己並沒有多說什麼,只是說現在的聲音與之前花費巨大的純甲類類似,而且更為線性,更為安靜,對能源索取更少,更環保,在待機時損耗的功耗非常低。

有人曾經詢問Dan,既然你放棄甲類,開始做甲乙類,那麼你以後會做D類嗎?Dan馬上收起笑容:應該不太可能,因為我至今沒有聽到聲音良好的D類放大器。

Momentum後級外觀的最大特徵,是兩側搭載了閃亮玫瑰金色的銅塊散熱器,並搭配文丘里管協助散熱,使用銅製散熱器的理由是比鋁有更快的導熱性(191%),同時,比熱容較高,積蓄的熱量不會很快散去,保證功率管在是相對恆定的溫度下工作(原廠設定為42℃),文丘里管是一種兩端寬中間窄的設計,當因為溫度上升產生空氣流動時,會有向上抽送的效果,據說這是使用在軍方設備上的技術,是Dan與一位軍方技術工程師交流後得到的想法。

後級的機身很小巧,與Krell時代不同,但卻很重(這點不用質疑,因為我已經親手搬運過了,用親身體會告訴您:搬不動),原因是使用了非常厚重的鋁合金錠和銅塊來車製外殼,在金屬工藝上,都在離工廠不遠的美國本土金屬加工廠完成(Dan很驕傲並一直重複,他的機器統統在美國手工製作完成,甚至在Sourcing原器件材料時,都優先考慮美國製作,或者美國有穩定貨源的,否則寧可不用),首先使用CNC車廠將鋁塊挖空,然後用Diamond-cut技術進行表面精細拋光,也就是用鑽石刀頭,以很快的速度拂過金屬表面,而銅塊也是相當難處理的金屬,因為你拋光拋得越光亮,其氧化就會越快速,所以,在進行表面切削拋光後,必須在1小時內即刻進行陽極電鍍處理,否則就只能重新拋光。Dan找到了一家能夠完成這樣操作的美國工廠。

Dan話從開始設計初期,他就要設計出一個小框體的作品,為什麼要將框體縮小縮小再縮小呢?因為在Krell時代,總是有發燒友夫婦走進他的展房,太太抱怨說:我不要與這樣的機器住在一起。他聽到這樣抱怨將近30年了,他希望做一台太座也能喜歡的擁有美妙小巧外觀的作品,而不是黑硬大框體的製作,結果,在Momentum推出後,他看到有夫婦走進展房,太太即說:嗯,這個後級很漂亮,我希望你買這樣的作品。

要做出小框體,卻能量充沛的功放,散熱器和變壓器是最大的難點,散熱器現在已經用銅製品解決,變壓器的難題的確讓大Dan花費了不少心思。他最後幸運地找到一位離家十五分鐘車程的變壓器製作商,並將Momentum後級的框體帶給他看:這就是實物的體積,你也看到裡面的空間大小,另外,這是我要的技術參數與要求。結果兩天后,對方給Dan打來電話,說我有了你需要的變壓器,結果拿回來一試,就它了。這個9英寸直徑,2英寸厚的變壓器,像一個美式薄煎餅,容量是1,400W,據說這個變壓器由於體積上有很大難度,所以做起來很複雜,也很昂貴,但Dan堅持需要精品,所以貴一些他也接受,在這之前,Dan有將近1W美元的變壓器試做廢品,都不滿意,要么太大,要么不夠安靜。

創業初期,Dan也碰上資金短缺的問題,他如何解決呢?在Momentum後級最終定型時,他邀請五位熟悉的音響發燒友到他家裡,進行A/B對比,大Dan收藏有他在Krell設計製作的多款不同時代的經典型號,而那次試聽的標準,就是音樂感的重現,結果Momentum毫無意外地勝出,Dan叫來一個開皮卡的人,將所有這些舊時代的Krell統統裝上了車,只留下Momentum後級,開皮卡的人給大Dan寫了張支票後便揚長而去,Dan也依靠這筆不菲的資金度過了初期開發費用捉襟見肘的窘境,雖然故事心酸,但也從側面證明Momentum聲音之LL。

擁有30年功放設計製作經驗的大Dan卻在本機上回歸老傳統的Hand Build、Hand Test技藝,他經常強調他的Momentum作品是手工技藝活,他的公司不大,最早的時候才五個人,技術設計他一人包攬,還有一個人幫他做測試,組裝的技師專門負責組裝,大Dan話他付高薪請安裝的師傅到他公司,遠比他們在外面掙得多,原因就是讓他們穩定和開心,以作出做高等級的音像製品,不要“拆爛污”。大Dan棄用現在被音響廠商廣泛接受的表面安裝形式而採用傳統的穿孔安裝,就是你把元器件拿在手上,插進板子焊好,再做測試,線路上盡量減少負反饋,做到盡量線性與安靜,另外他不吝嗇高等級的電阻電容(電阻均為誤差在1%的金屬膜製品)。

整機的安裝非常巧妙,除了圓形功率表上裝飾用的12顆不銹鋼螺絲外,你找不到任何一顆安裝螺絲,據說在第一台Momentum要參加CES音響展時,送來的鋁合金機箱與銅製散熱器有空隙無法完全密合,大Dan不滿意,明天就開SHOW了,他連夜在自家的車庫裡用金屬台車一點一點向內夾緊,終於在開展前幾個小時聽到啪一聲,安裝到位,於是就直接裝上車開到拉斯維加斯布展了。

後級功放的背部只有一組平衡口輸入,而且喇叭端子也比較小氣,如果你用過KSA系列的後級你會了解,那是非常吝嗇的全銅車製的作品,兩個端口離得很近,不小心還會擔心碰到,沒有任何塑料部件,也沒有大力扭矩的舒適感,但這就是Dan的風格,他在Momentum上繼續這樣的美感堅持。

前級功放在工作時,如果你不動音量,指針是不動的,而後級的兩根指針是會根據左右聲道輸出的功率大小而隨時上下擺動,非常有動感,當然,Stereo立體聲後級是雙針,而Mono單聲道後級是單針,很遺憾我沒有在同一場合對比單聲道與立體聲功放的驅動力差異,我能告訴各位的是,單聲道的那對很燙,立體聲的倒還好,單聲道的聲音驅動力及控制力都很恐怖,立體聲的更溫文爾雅而含蓄一些。聲音的特點一脈相承,透明細緻有樂感。

15082021509ecd087b665c75b0.jpg (434.76 KB, 下载次数: 267)

15082021509ecd087b665c75b0.jpg
7#
 楼主| 发表于 2015-8-28 06:36 | 只看该作者
我專門帶去了三張大Dan本人在演示會或音響展上播放的唱片,讓大家體會下美國發燒音響圈所使用的音樂素材,與國內愛用古典音樂及發燒女聲展示器材不同的是,美國燒友圈更接受爵士現場及流行音樂,這點在美國CES展上很能感受到,一般在國內常見的發燒碟在那邊不吃香,如果大家能聽到大Dan選擇的唱片,相信是足夠揭示Dan D’agostino Momentum系列本質面貌的。這三張唱片分別是:旱鴨子老頭Seasick Steve演繹的簡單街頭布魯斯歌曲“Started out with nothing”,沒有什麼高深的音效或獨特的歌喉,就是很直接的傳唱和演奏,讓人感受到現場的節奏感,僅此而已;美國色士風殿堂級人物John Coltrane與男歌手Jonny Hartman合作的經典爵士歌曲“Dedicated to you”,這是一首1963年錄音的老爵士樂作品,至今你都能在視頻網站聆聽到兩位大師的演繹,聲音與樂器的質感都相當傑出;最後是遭遇車禍卻用唱歌來療傷的年輕美國女歌手Melody Gardot小姐帶來的“Baby I am a fool”,Melody的嗓音非常特別,帶些沙啞卻又不局限於爵士,是我自己也覺得相當好聽的女聲演繹,這張唱片是Dan D’agostino在今年CES音響展展房中播放的。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大Dan功放一般會搭配他的摯友,David Wilson先生製作的Wilson Audio Sasha喇叭進行開聲,這似乎已經成了半官方的指定搭配,從無惡聲。這裡要講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作“三十年後再聚首”。

1981年,David Wilson先生推出他即將轟動業界的頂級揚聲器WAMM,並與1982年1月參加了當時在芝加哥舉行的CES展會,這是首次公開展示WAMM,當時他請Krell的Dan D’agostino先生協助提供放大器作演示,Dan當時正在研製後來被稱為KMA200的巨型單聲道後級,於是DAN說,為什麼你不試試看這對後級驅動WAMM?結果展會上他們真的使用KMA200驅動WAMM,聲音效果非常理想,WAMM也一舉成名。

30年之後的2011年,Dan D’agostino先生以自己姓名為品牌重新出發,在CES音響展上發布他的心血之作Momentum Mono後級,配什麼喇叭呢?他想到了David Wilson先生,於是拿起電話問他可否聽聽看SASHA作為搭配,結果David二話不說,將SASHA送過來,作為30年前Dan無私幫助的回報,其實不單單在Momentum設計階段Dan已獲取了Sasha,在Momentum接近完成時,還更換為旗艦Alexandria XLF作最後校音,結果在當年的展會上,Dan就真的使用SASHA進行搭配,當年的CES SHOW成為了Dan製品的首秀,也由此開啟了Dan的新時代!兩位Hi-End音響界的設計大師,30年後終於再度攜手合作,這段30年後投桃報李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大師間的人情味與友誼。另外,在David Wilson先生家裡,使用的參考功放是電子管一系統與晶體管一系統,後者就是Dan的Momentum三件一套前後級。

現場的聲音並未因沒有使用威信而降低質素,相反地,Kharma揚聲器的尊貴華麗卻不耀眼的聲音氣質展現無遺,DB7屬於第二等級的Elegance系列,取代之前的Ceramique系列,相比頂級Exquisite系列而言聲音更容易駕馭。DB7的DB兩個字,就是Double Bass的意思,雙低音7寸盆,中低音從陶瓷改為碳纖維材質,Kharma的主事人Charles van Oosterum先生研發的這款中低音,看外觀與其他廠商的碳纖維材質盆不同,除了編織結構與外觀塗層外,在錐盆中央有一圈波浪狀的突起。高音則採用Beryllium鈹振膜,看外觀並非Focal製品,對音箱單元有著豐富了解的潘志強先生判斷,單元均來自Scanspeak。DB7在現場的鳴放非常鮮活自然,有控制力良好的音樂感,播放爵士樂與人聲時的彌散感非常強烈,弱音細節的捕捉也很到位,可以說是上等好聽極具樂感的演繹,我很難聽到Krell早期勢大力沉卻缺少精細的質感,也沒有Krell後期那種通透直白卻缺少一些音樂味的遺憾,如Dan D’agostino先生所說,現在的聲音追求是極富音樂感,Kharma音箱也配合很好地展現出細膩與流暢度。

潘志強先生接力介紹DB7揚聲器,他本人對此喇叭亦是讚不絕口(有興趣可參見《高保真音響》8月刊潘老師的署名長文,有整整六個Pages,這裡不再贅述),尤其講到了一個Kharma揚聲器剛進國內的親身經歷,潘先生第一次見到Kharma揚聲器是在2000年在北京國賓舉行的音響展上,第一次見到剛推出不久的Exquisite Classique第一代,就是後來被稱為大肥婆的那對經典箱(不過潘主編稱呼它叫大肥豬,似乎是更不給面子的做法,呵呵),這對音箱當時開價108W,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當場就被賣掉了,15年前的108W,意味著什麼?隨隨便便就能買幾套二環內房子了。

據潘先生介紹,那對大肥婆是音箱首次使用鑽石高音,而且是外置分頻器,Kharma在使用最尖端喇叭單元上一直不吝惜手筆,比較樂於去嘗試,箱體設計上在大肥婆所在的Exquisite系列使用的是秘而不宣的複合材料,而Elegance系列依舊是中密度板,但非常厚,而且外觀上很有聲學講究。

之後便開始了試聽會的華彩樂章,潘老師的精選唱片輪番上陣,為觀眾送上一道道耳朵佳餚。由於唱片準備得實在太多,每張只能放一小段,可見潘老師對今次活動的重視。之前我播放的人聲居多,潘老師則選擇了古典音樂,包括Archiv公司與Philips王牌錄音的巴洛克音樂、EMI公司出品的肖斯塔科維奇第十一交響曲,甚至還有好片大爆發的94年出品的,馬其頓導演米爾科.曼徹夫斯基的《Before the Rain》電影原聲,潘老師喜愛的聲樂類唱片選播了DG錄音,韓國花腔女高音曹秀美(Sumi Jo)的“Dona Dona”,以及由喬治.塞爾指揮倫敦愛樂,費舍爾.迪斯科及伊麗莎白.施瓦茨科普芙演繹的《少年魔角》選段,潘主編不愧是唱片愛好者與收藏家,這些唱片均是演錄俱佳之作,他不單單播放好音樂,連唱片的版本細分、藝術家及錄音背後的故事都如數家珍,給大家上了一堂豐富生動的唱片普及課。

在潘主編播放的所有唱片裡,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最後播放的品相已經破爛的爵士女聲唱片,來自黑人女歌手Rene Marie的《Vertigo》,人雖然不是很出名但唱功了得,我已經不是第一次聽這張唱片,上次去潘志強先生家裡聽OPUS音箱時已經見識過這張唱片的威力。潘先生為什麼花200多買這張名不見經傳的唱片呢?據說在日本音響展上,是每年瑞士高文展位上必放的碟片,而且是反复地放,因為他們認為這張唱片很不容易播放,普通系統會把人聲放破聲,出了這個掌故之後,這張唱片在淘寶上迅速銷售一空,搜歌手名字沒有結果,但一旦搜“高文天碟”字樣,即刻有結果。這麼LL的唱片,我們現場進行了驗證,這張唱片錄音的確很考機,現場的爵士樂器動態誇張,黑人女聲富於個性,曲調變化多端,高音亂飆,低音陡然,而且都去得很盡,速度很快,結果是在這樣的百萬元級系統上,安然度過難關。

1508211440c2dd0f33c69979b3.jpg (370.5 KB, 下载次数: 252)

1508211440c2dd0f33c69979b3.jpg
8#
 楼主| 发表于 2015-8-28 06:37 | 只看该作者
壓軸登場的是穿著藍色工裝的喬小兵老師,他上台第一件事,不是講話而是關燈,他把觀眾區的燈光調暗,戲稱剛才是數字時光,現在,歡迎大家來到模擬時光。

大家對潘志強先生熟悉,對喬老爺可能會有陌生,小張必須出來介紹下,因為他真的是大師級人物,以後音響展見到千萬別錯過。喬小兵老師的頭銜很多,國內發燒音響雜誌撰稿人、前北京國際音響(唱片)大展組委會成員、北京國際音響(唱片)大展專家評定組創建人、大連廣播電台《視聽總動員》(FM106.7)主持人等等、喬老師自幼受家庭環境影響,熱衷無線電與音響製作,七十年代中期開始手工製作黑膠唱機、音箱和各類發燒音響,後擔任林濤村上音響工作室主設計師。近年來潛心實踐“黑膠唱片數字化”與黑膠播放、欣賞相關的項目,同時與數家唱片公司合作,擔任開盤帶、黑膠唱片和CD唱片的母帶處理工作。他還有個微信號,叫黑膠客北京群。

喬小兵老師的日語水平非常高,經常與日本發燒友及音響廠家進行溝通,你可能會好奇為什麼他會穿那件藍色的工裝,我也向他請教這件工作服的來歷,他告訴我這是他的偶像,日本某位音響黑膠大師的做法,那位先生身穿的是一身白大褂,他這麼一說我就想起來了,在上海音響展上我曾見到過這位饅頭白髮的前輩,穿著非常齊整的白色工裝,好像科研室人員一般,坐在旁邊閉目養神,而就是這間展房,將房門緊閉、空調關閉減少外界干擾,日方工作人員通過翻譯向我們演示音響道具的功效,那位日方工作人員畢恭畢敬地身穿長袖襯衣帶上領帶,汗水已經浸濕了他的脖子、後背和腋下,但他依舊專心地為各位進行演示與講解,這就是專業!

喬老師不單單帶來了自己的參考黑膠唱片,為了確保黑膠系統工作完美,還攜帶工具提前幾個小時到達現場反复調試,確認轉速、針壓、補償角等基本參數,雖然現場的黑膠系統係出名門,是德國的名鑄Storm MK2,唱放也同為德國製品柏林之聲,昂貴到讓人無法親近,但黑膠系統無論平貴都需要時間與精力細心調教,否則再昂貴的黑膠系統都不會出好聲。試聽會上喬爺在拋出“數字年代,為什麼還要聽黑膠?”這一問題後,並未作答,而是讓我們先聽了一張唱片:他花21元購買的布列頓簡單交響曲的黑膠唱片,那種密度超高的聲音模擬味瞬間感染了全場,聽畢他說:“為什麼還要聽黑膠”這個問題已經回答完了!原來他什麼都沒說,就是讓黑膠唱片自己說話了,這樣強而有力回答,入木三分,讓人印象深刻。

黑膠的源頭及發展如何?喬爺繼續講故事,國內有一幅畫很出名,一隻狗蹲在一個大喇叭前面,有人叫它“小狗聽音樂”,其實這個畫的名字叫做“HMV”(His Master’s Voice,它主人的聲音)。這個故事講述的是,有一個人把自己的聲音用蠟桶錄音機錄了下來,沒過多久這個人去世了,他養的一條狗交給他弟弟繼續收養,有一天弟弟播放了哥哥當年的錄音,小狗就像見到親人一樣,即刻跑到喇叭前去聽主人的聲音,這就是HMV的由來,這原來是法國人畫的一幅畫,後來被英國唱片公司買下,作為其公司的名稱,也就是後來我們所熟悉的HMV音像製品零售公司。同時被解釋的名詞,還有SP與LP名稱的由來,S代表Standard,L代表Long,SP大概播放5分鐘,而LP則可以堅持30多分鐘。

1996以後,LP銷量開始下滑了,在約莫10年的過程中,基本滑到了谷底,在2009年左右又開始銷售上升,後面幾年甚至翻倍。中國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推出的復刻版黑膠唱片,原本只是市場試水,結果卻大賣特賣,1000套合共5000張價格不菲的黑膠唱片,很快便被銷售一空,其中賣得最好的,是“金嗓子”周璇小姐的唱片。

1508202147919ac074b2f185ef.jpg (399.52 KB, 下载次数: 265)

1508202147919ac074b2f185ef.jpg
9#
 楼主| 发表于 2015-8-28 06:37 | 只看该作者
喬老師是黑膠界的權威,擁有幾十年的黑膠把玩經驗,他對現場的這套二十萬轉盤、十萬唱放,合計三十萬元的黑膠系統如何評價,他參考了另一台他熟悉的德國製品,同樣在國內售價三十萬元的同級EMT 927(帶電子管唱放),他用了“相當靠譜”四個字來形容現場的組合。對於代理的調校,他的意見是:轉速很穩定,唱針針壓略低,1.79-1.80的樣子,唱臂撥到最裡圈時聲音也很完整,聲音整體水平很好。

黑膠遠比數字音樂噪音多很多,喬老師平時也搞錄音搞母帶,也用數字錄音,所以他很明白個中優劣,他給我們聽的第二張唱片,在噪音上明顯更少一些,這是李小沛老師擔當錄音的《小曲兒》,這張新錄音的民樂唱片展現了民間說唱音樂用現代民族樂器進行的創編。樂器的音色和空氣感一點也不輸CD唱片,反而是更好,另外,他也向我們解釋了CD與LP到達哪個動態範圍更大的問題?很多朋友有一個誤區,認為CD的動態範圍更大,實則不然。

您需要多少張黑膠?幾千上萬張?喬老師建議:兩週買1張,一年買25張,持續四五年,買個百來張唱片,一般發燒友就完全滿足聆聽要求了,信息量就足夠了。黑膠與網上下載音樂不同,就得一張一張買,拿在手裡有存在感,物質感。通過喬老師的介紹,我們也明確黑膠與數碼介質並無孰強孰弱之分,相互存在各有特點,發燒友會作出合理的取捨,但不管是哪一種音源,都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付出精力進行調教。

喬老師帶來的重頭戲,放在了最後,是一張世界級的錄音,美國鄉村乐傳奇人物Johnny Cash的《American Recordings》,雖然只是首曲“Delia’s Gone”的開頭部分,一把木吉他一把厚男聲,已經讓人輕鬆感受到這張180g黑膠唱片被稱為典範錄音的理由,讓人大呼難忘!

150820232638c6d03699460308.jpg (368.35 KB, 下载次数: 267)

150820232638c6d03699460308.jpg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8-28 06:38 | 只看该作者
愉快的時間稍縱即逝,試聽會結束後,有很多朋友自發地留下來繼續聆聽或與主持人/器材贊助商交流,我發現有很多燒友走到近前蹲下來,前前後後細細觀察Momentum放大器,看來燒友們還是識貨的,知道這個機會太過難得,更有“好事之徒”用手觸摸機身並操作音量旋扭,在音響展上這些行為都是被嚴令禁止的,但在《高保真音響》舉辦的試聽會上,這些舉動反而是被鼓勵而接受的,只要在不危害器材的正常範圍內,你完全可以,而且只有通過親手觸摸光滑的鋁合金機身與兩側的銅製散熱器來確認放大器的外觀製作工藝,通過操作如手錶上發條般的音量電位器感受其伴隨著嗒嗒聲的有趣工作方式,這才是燒友與器材間最好的互動,我很感激看到這一切卻沒有上前阻止的活動主辦方與器材商,因為你們的大氣與謙和,成全了普通發燒友在音響展上想為而不敢為的夙願。

不瞞您說,小張也已經手癢抬過前級與後級,感受40多公斤的壓迫感(前級34KG,後級43KG),我非常能理解各位想試試看手力的衝動(笑)。說實話,鋁合金機箱的表面很容易劃花,我已經看到有些無法抹除的磨痕,隨時應該用白手套,而後級兩側的銅製散熱器表面並非我想像中這麼完美,在某些位置的表面處理不算很光滑,略有遺憾,但考慮到Dan自己一開始就聲明的:我們是一個小廠,但我們堅持在美國手工製作生產,也就釋然了。

誰這麼有實力,誰這麼幸運,能將這套組合的重要部件搬回家?現場我見到了這位金主,他年紀不大卻非常Nice,他表示會將這套組合留存於高保真試聽室作為參考系統,給雜誌社白聽!多麼無私的決定,我只能為他鼓掌,換作我,肯定是不捨得的。

最後,我也要感謝以樂瑩視聽為首的器材商們,他們無償提供了這次現場的所有器材和線材,搭建了這套難得一見的百萬元級音響系統;感謝《高保真音響》雜誌,傾策全力舉辦了這樣一場有意義的試聽活動,讓我們親臨現場,見識了音響教父難得一見的最新作品,荷蘭頂級音箱品牌的高級聲音,以及百萬器材饕餮盛宴的魅力!

期待下次與各位再聚,謝謝。

立體聲之友專訪(連載10)——— 魔門吞駕到,音響教父再戰江湖!報導完畢。

看的好,請說LL,謝謝(完)

1508202146ca5c8f12501944e0.jpg (621.58 KB, 下载次数: 270)

1508202146ca5c8f12501944e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立体声 ( 辽ICP备11019170号-1 )

GMT+8, 2024-4-26 20:40 , Processed in 0.05999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