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chrisalex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响] 中國立體聲撰稿組 八月熱浪特輯 —— 以大為美 vs. 以小為先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3-8-22 17:32 | 只看该作者
我认识一位唱片公司的录音师朋友,我告知他我最大的升级需求,是为了听大编制交响乐,最后讨论结果大口径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我的最终选择是具有宽阔的频响、强劲的动态、低失真输出的JBL4367。JBL监听系列一直是专业录制监听工作室的标准配置,而从录音棚监听延伸到家用发烧级音箱,JBL高端音箱越来越吸引发烧友和专业人士注意

JBL 4367 Studio Monitor是为音乐工作室监听所设计,家庭使用和对音质有要求的发烧友作为民用也未尝不可,也就是说它在工作室监听与民用之间并没有太多限制,虽然并不便宜,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市面同类型大口径音箱中,它非常具有竞争力。JBL 4367是源自JBL监听音箱参考旗舰型号M2而开发的产品,它可以提供类似的声音质量,作为Studio Monitor系列的顶级型号,也是4365的升级版本。JBL M2迅速成为专业监听行业的新参考标准,而JBL 4367则可称为M2的民用版,中高音单元是一只3英寸单元,取消了上一代4365的超高音单元。这只单元(D2430k)是专利的双环形振膜、双音圈压缩驱动器,高音直达40kHz ,而高音喇叭的号角是一种非常致密的高效声学惰性复合材料制成

12#
 楼主| 发表于 2023-8-22 17: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hrisalex 于 2023-8-22 18:52 编辑

另外,15英寸低音单元则与JBL M2专业监听箱所用的喇叭相同的单元技术,型号为2216Nd-1,是非常先进和复杂的低音扬声器之一,这款15寸低音单元速度不慢,保证速度的同时低音还如此丰厚、有弹跳力有能量感的,在同价位箱子中我还是第一次感受到。不仅非常适合爆棚交响乐,也适合爵士乐和摇滚乐

这款音箱还附带可调电平控制装置,可根据房间声学特性和个人喜好做声音微调处理。比如摆得离墙太近低音过多,比如环境声学比较硬调,JBL 4367微调控制就可以轻松解决问题,非常实用。这功能对于我这样面积不算很大的空间来说是非常友好地。到截稿当天我已经把4367搬回了家,并和我心爱的KEF 105做了一次合影,两个大块头同镜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哈哈。我喜欢大块头我喜欢大口径


13#
 楼主| 发表于 2023-8-22 17:33 | 只看该作者
本期文章我就不说听感了,因为我还没有摆位和调整,搬回家的当天我并没有请发烧友一起过来帮忙搬运,事实证明我是错了,一只箱子都要过百斤以上自己上手搬它才知道后悔死了。到了小区之后只能找物业保安一起帮忙搬到门口,自己一点一点挪到房间,小臂抽筋疼了好几天都无法拿东西了。不过看着这对15寸大箱我的心情还是无比的激动和喜悦。期待下期给大家讲讲试听后的感受

14#
 楼主| 发表于 2023-8-22 17:38 | 只看该作者
重就是美 大就是好
文  |  DXDXDXLM

1. 重量区别=档次区别

直接看下宝达和Eso的两个产品线数据,很明显重量直接决定了档次

  
Boulder后级
  
重量(kg)
Esoteric解码
重量(kg)
860
20.5
K07xs
14.2
1160
61.2
K05xd
20.7
2160
110
K03xd
28
3060
161
K01xd
31


15#
 楼主| 发表于 2023-8-22 17:39 | 只看该作者
2. 更大更重=越不妥协

Lampizator的Lukasz Fikus在接受采访时的一段对话,很好地说明了为什么需要大体积

MD: 让我们继续谈论设计和一个你的解码和唱放共同拥有的特点 - 重量。VP4 Silver唱放真的需要如此重吗?

LF: 要做好一件事,我不是在谈论毫不妥协的设计,只是一个好的设计,它必须足够大。如果没有任何限制,我会让我们的解码和唱放都更大。只有这样,我才能真正按照我想要的方式设计它们。例如,我希望有一个超大的变压器,功率至少比所需功率多50%,而我们使用的变压器只多出20%。要使用更大的变压器,我们还必须考虑增加的重量

增加的重量意味着我们必须使用更厚的螺钉,但更厚的螺钉可能会损坏螺钉所固定的板,因此我们必须使用更厚的板。更厚的板也意味着更重,可能也更大,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更大的机箱。更大的机箱更重,所以其壁厚必须增加以保持刚性和承受更大的负荷。对于一个更大更重的设备,我们需要一个更大更坚固的运输箱

这样一来,仅仅通过使用一个稍大一些的变压器获得几瓦更多的功率,我们的运输箱重量增加了20公斤,产品价格增加了40-50%。因此,每个与设计相关的决策都有其后果,每当我听到毫不妥协的设计时,我都会笑,因为我知道这不是真的 - 总会有一些妥协,而我们的妥协是相当合理的,但其结果是一个半米深的机箱和总重量为20公斤。市场上有很多口袋大小的唱放前置放大器,它们也提供一定的音质,但我不知道如何制造这样的产品

LF: 在之前我们谈到了设备的尺寸和重量。所以让我回到这个问题,并举个例子:在电路的某个地方,我们使用所谓的信号电容,也就是音乐信号通过的电容。从纯粹的技术角度来看,这些电容可以非常小,比如三颗盐粒那么大。如果你决定使用稍高质量的电容,它们的尺寸将增加到镍币那么大,更好的电容则可能是一角硬币那么大。然后我们将它们与我们在最昂贵的解码中使用的电容进行比较,声音会得到改善,但问题是,它们的体积像易拉罐那样大

所以问题是,我们该怎么办呢?因为我们需要八个这样的电容,而我们的机箱里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它们。我们还必须设计一个新的PCB板,因为我们不能只靠力量挤压这些电容,我们需要一个新的PCB板来保持组件之间的适当间距。所以我们做了这一切,将所有这些电容器放在新设计的PCB板上,结果发现在以前没有杂音的地方现在出现了一些杂音。因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开始设计和制作一个新的PCB板。为了容纳这些巨大的电容,我们不得不放弃一些其他不太重要的组件。尽管这需要大量的工作,而且耗时耗资,但我们仍然会去做,因为一旦我们听到了我们真正喜欢的声音,我们就不想回到较差的性能上

16#
 楼主| 发表于 2023-8-22 17:40 | 只看该作者
3. 有反例吗?

在小型化轻量化设备里,基本往往意味着妥协,用料的妥协/设计的妥协/规格的妥协,哪怕是Chord,也曾表示正在设计一款Ultimate DAC,是完全不考虑成本和大小的,当这些厂家设计出小型设备往往是为了贴合市场需求和成本考虑,那存在反例吗?似乎真的存在,Trinity的大部分设备一直比较轻薄,然而素质却相当出色,并且喜欢用开关电源,或者厂家真的掌握了好声的key

17#
 楼主| 发表于 2023-8-22 17:40 | 只看该作者
4. 体积可以不大,但我相信重量

模拟:Grandinote一个合并功放接近40公斤,虽然体积不大,但重量令人感到踏实,那些10kg的功放,Sorry,永远不会在我的考虑范围里,我很难相信这种重量的能够出好声

数字:在试过的一堆解码上,体积似乎和声音并没有太明显的关系,看着比较小的解码也能素质很高,看起来堆满料体积挺大的解码, 听起来也可能不尽如意,数字技术决定了一切。但是不管哪个厂,更重永远代表了避震和防干扰更出色,Weiss看着体积不算大的,但挖铝的外壳相当有分量;Taiko的交换机和路由器也做的不大,但是分量却有15kg,电路不大但重量异常重,可以认为这是厂家提价的噱头,但或许这是Hi-End的必要条件:令人信服的外壳质量

18#
 楼主| 发表于 2023-8-22 17:42 | 只看该作者
大大小小的形而上
文  |  藍微

在我的概念里,器始终是为人的需求服务的,比如车服务于出行,音响服务于欣赏音乐等等。所以说起器的大小问题,就必然要看看人的需求。又如我们国家自古地大物博、人数众多,即使是礼器、乐器也往往大邻国三分,个中大小都和人的需求密不可分


19#
 楼主| 发表于 2023-8-22 17:43 | 只看该作者
作为音响设备,我能想到的第一需求便是欣赏音乐,那么让我们从这个角度,粗浅地看一下人们对于音乐的理解和喜好是否成为影响器材大小选择的因素

一些发烧友喜欢交响乐,特别是大编制,这些发烧友家中更倾向于选择大型扬声器。通过更大的扬声器来推动更大量的空气。特别在表现低频域的时候,为了能推动更多空气,往往需要低频单元尺寸更大,或者需要多个低频单元,才能够推动足够的空气发声。请注意,这里我们探讨的情况是基于充分驱动扬声器单元为前提,如果只是要单元响,那就另当别论了。接着说,为了驱动更大尺寸或者更多数量的低频单元,通常需要更大更强劲的功放来驱动。这往往是因为传统功放类型A类、AB类都有效率的上限,为了更高的驱动能力,往往需要更大的驱动部、更大面积的散热等等,这些都会进一步推高功放的体积和重量,以便能够更好地驱动上述的扬声器,最大程度呈现出这些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对于一些喜欢清新欢快音乐或者优美人声的发烧友,他们则更倾向于选择小型扬声器,例如书架箱或者轻型落地喇叭。这类音乐往往没有大量爆炸级的低频域表现,需要的是扬声器有更好的中高频表现,能够更好地呈现出音乐中的细节和情感。而匹配这些扬声器的功放也通常可以选择合并型、小型的功放,甚至当下一些体积娇小的D类功放也能很好胜任

20#
 楼主| 发表于 2023-8-22 17:44 | 只看该作者
除了发烧友欣赏不同音乐内容对选择器材大小有影响,发烧友还有别的需求吗?巧了,对我这个随身党来说,随身的便携性就是不得不说的硬需求

很多发烧友都经历过学生时代玩随身器材的愉快时光,那时候自家房间普遍还很小,来去学校的路程又不短,我们大量的时间也在教室的课桌上度过。这样的情况下,随身器材是大家欣赏音乐的不二选择

在随身器材这条路上,几乎不变的研发思路就是性能越来越强,重量越来越轻,体积越来越小。即使出现过SONY初代Discman D-50这样的随身巨兽,当时发布的时候还是以“CD COMPACT PLAYER”来称呼,直到D50 MK2发布,才正式启用DISCMAN这个名字。但是这样的巨兽,当初设定的开发目标也还是把桌面式CD机极致小型化的思路,为的也是把桌面CD做轻薄而应用于随身。虽然其体格如同两块板砖,但挂上肩带,也确实是可以挎着出门,哈哈。这种小型化更轻薄的思路在随身器材上,一直是一个明确不变的方向

再比如之后的MD时代,为了追求更小更轻,众厂家一度以此为目标,竞争世界第一轻薄的名号。诞生了如SONY MZ-E10、SHARP DS8、PANASONIC MJ97等极致轻薄的机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立体声 ( 辽ICP备11019170号-1 )

GMT+8, 2024-5-2 22:30 , Processed in 0.06073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