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999|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耳机] 看了之後兩個字(第160集)—— B&W背後的男人 給寶華留下濃墨重彩的設計師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9-10 21:3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家好,窩是小張


本週六我在《校長六點半》講述了B&W背後設計師的故事,因為篇幅關係沒辦法完全講完,便寫在這裡,供各位了解查看,B&W品牌的設計團隊實力很強,我要介紹的,是兩位外觀設計師和兩位工程設計師

2#
 楼主| 发表于 2021-9-10 21:39 | 只看该作者
B&W的名字來自兩位傳奇人物,分別是John Bowers和Ray Wilkins,當時的二人相識於二戰時期,1922年出生的Bowers加入了皇家信號部隊擔任特別行動負責人,通過無線電與在被佔領的歐洲國家中的同盟抵抗特工保持秘密聯繫。戰後他就讀於Brighton Technical College布萊頓技術學院,獲得通信工程師資格。他利用所學到的知識,與以前所在軍隊同事Roy Wilkins合夥在西薩塞克斯的Worthing開了一家音響零售店,取名為Bowers & Wilkins,專門從事音響和電視機業務



1966年,Bowers開始了獨立的業務——B&W Loudspeakers Ltd.,並且不再參與商店本身經營,原來的商店由Roy Wilkins的兒子Paul Wilkins擁有和管理。第一條生產線建立在商店後院的車間裡,在成立之日,Bowers就以“忠於聲音本真”的信念打造每一款產品,並長期堅持將利潤投入到研發中,用以探索揚聲器和極致原音的極限



因為積極投入研發,B&W獲得了很多新科技新技術,70年代的Kevlar中音振膜,頂置高音單元以及Matrix矩陣式箱體三大法寶為品牌奠定了江湖地位。搭載眾多新技術的經典揚聲器Model 801的完成,讓B&W進入世界頂級錄音棚。1981年,Bowers還在Steyning設立了音響研究中心,這間英國揚聲器研究所就像黃埔軍校,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設計人才,很多震驚業界的突破性技術與設計創意都誕生於此



Bowers本人很早便意識到揚聲器外形設計的重要性,一個完美的揚聲器外型不僅能俘獲用戶的芳心,更能極高地提升其音質表現。從1975年起,B&W先後攜手Kenneth Grange和Morten Villiers Warren,打造出一款款堪稱藝術經典的揚聲器,實現設計創意上的不斷突破。今天我們就來談談B&W背後,負責外觀設計的兩位最重要工業設計師,以及負責聲音設計的另兩位音響工程師


3#
 楼主| 发表于 2021-9-10 21:39 | 只看该作者
Kenneth Grange

1979年的初代801,被稱為Model 801,當時還沒有正式搭載Matrix箱體技術,這代801的外觀特徵很容易區分,就是搭載12寸低音的是密閉式箱體,4寸中音和1寸高音是完全獨立的箱體設計,材質為發泡塑料,通過一桿金屬桿,可以進行中高音箱體的左右角度調整,這款揚聲器至今看來都具有美感,外觀的工業設計是1975年加入公司的Kenneth Grange先生完成的



KennethGrange先生於1929年出生於英國倫敦,是英國著名的工業設計大師,他設計了很多英國常見的日用品,並獲得多項大獎,包括愛丁堡公爵優雅設計獎、菲利普親王設計師獎、英國特許設計師協會金獎等,2013年被冊封為爵士



Grange的職業生涯始於1950 年代,他的設計包括英國第一批 Venner 停車計時器、Kenwood食物攪拌機、Wilkinson Sword剃須刀、Kodak Instamatic相機、Imperial打字機、Morphy Richards熨斗、Ronson點煙器、Bendix洗衣機、Parker鋼筆等。他的大部分設計作品,其特點是它不僅僅基於產品的樣式,而是對產品目的、功能和用途的重新評估。他對設計任何產品的態度是,希望它使用起來很愉快。Grange是提倡以用戶為中心設計的先驅,旨在消除無法體現易用性的目的



John Bowers發現了他的才能,委託Kenneth Grange設計揚聲器箱體,他們的合作從1975年開始,製造了一系列性能卓越外觀奇特的揚聲器,圖片上這些就是,一直到2005年Signature Diamond揚聲器誕生



圖片上這些揚聲器,能一次過說出來說明你對B&W有足夠了解。從右到左,年代分別是從遠到近,首先是被稱為“懷孕的企鵝”的DM6,這是B&W第一個使用Kevlar振膜的揚聲器,為什麼挺著個肚子呢,因為考慮到相位問題而設置成高音在後,中音在前,低音在最前面的三段式前面板;接著是1976年B&W首次推出的顶置式高音揚聲器DM7,這為後來的高音頂置奠定了基礎;由B&W工程師使用計算機設計,內部進行Matrix矩陣式技術開發的CM1/CM2監聽揚聲器;成為眾多錄音室監聽用途的Model 801,高中低音單元完全分離箱體設計;同樣獨立箱體設計,並將各一個12寸低音緊貼天花板與地面設計的Matrix 800; 搭載鑽石高音,並利用導管箱體,導向孔開在底部的B&W品牌40週年紀念款揚聲器Signature Diamond



不過,千萬別以為經典產品一開始就是好看的,當年800揚聲器的原型,Kenneth Grange的原型設計,是這個樣子的



KennethGrange不單能設計揚聲器,也曾經為B&W的副牌Aura設計過功放,1997年的Note唱機及功放,請注意,這款作品誕生時Aura尚未被B&W收購


4#
 楼主| 发表于 2021-9-10 21:40 | 只看该作者
Morten Villiers Warren

1993年,B&W毫無徵兆地發布了至今具有影響力的揚聲器Nautilus鸚鵡螺,但一個鐵一般的事實是,在鸚鵡螺誕生前的4年,B&W就已經有了一款外觀驚世駭俗的作品,從某些細節上看,有著與鸚鵡螺一樣的圓潤造型,它就是Emphasis,它的另一個俗名叫做“薩克斯風”揚聲器,外觀設計是由Morten Villiers Warren先生完成的



Morten Villiers Warren出生於1967年,是一名英國工業設計師,畢業於肯辛頓大學工業設計專業,Warren於1989年至1992年間擔任B&W首席設計師。他負責設計了包括Solid在內的多款揚聲器,1998年創立了自己的設計公司Native Design,目前擔任首席設計官,創立品牌後也負責B&W產品的設計,其中就有標誌性的800系列,Zeppelin 藍牙音箱和P5 耳機,甚至現在的Classe Delta功放



Warren最奇葩的設計,可能就是Emphasis,這也是英國音響器材獨有的文化氣息表達,產品不單單用來聆聽,優雅的外形也可以當作藝術品。順便說一下,這還是他的大學畢業設計,卻被B&W看中做出成品,和後來的鸚鵡螺一樣,Emphasis全身上下沒有直角面,全身都是曲面,保證揚聲器在任何聲音頻率下都能最大程度減少共振的產生,獲得清澈無污染的音質。可能,這對揚聲器,為後來Laurence Dickie的鸚鵡螺提供了設計靈感,Warren在90年代末期設計出的Nautilus 800系列揚聲器外觀,至今也都是設計經典





有趣的是,Warren最新成立的初創公司,叫做Zuma,並邀請了當年好夥伴Laurence Dickie擔任首席聲學顧問,他們的第一款作品,就是Zuma Lumisonic緊湊型嵌入式揚聲器頂燈。將聲音和光亮結合在一起的高性能產品,既能滿足照明,也能提供音樂,非常易於安裝在天花板內,為顧客提供沉浸式體驗,支持最高24Bit/192kHz的WAV、ALAC和FLAC文件,以及通過Air Play 2、Spotify Connect和藍牙進行流媒體播放。這種燈還可以擴展成為運動傳感器、煙霧警報器和安全系統等,單個售價375英鎊





之前我們曾說過B&W第一對書架箱DM1/DM2的故事,當時就提到,在創業首作P1/P2銷售獲得利潤時,John Bowers就將利潤直接投入測試設備的購買並進行更多的研究開發,這種策略一直在循環沒有改變,1981年,他們在距離公司Worthing大概10英里的Steyning成立專門的研發中心,該中心的廠房以前屬於SME唱臂公司,因為數碼音源的衝擊,導致市場份額下滑而開始出售廠房,當時在這個研究中心工作的就有二十多位工程師,可見B&W公司對研發的重視,2018年他們在Southwater建立了新的研發中心面積更大,足足有2750平米,這是外觀照片



擁有一支專業的電聲學工程師團隊,並配備一系列先進的建模、測試和設計工具,很多後續的B&W設計師,都是從Steyning培養出來的,其中就包括Steve Roe 博士、John Dibb 博士、Glyn Adams 博士、Peter Fryer 博士和 Laurence Dickie。至今都在B&W揚聲器箱體內使用的Matrix骨架結構,就是依賴這個研究中心成長起來的


5#
 楼主| 发表于 2021-9-10 21:40 | 只看该作者
John Dibb

John Dibb先生的照片經常被誤以為是John Bowers先生,的確他們兩個人都笑容可掬,也都是John(笑)。1948 年出生在英格蘭北部村莊Saltaire,John Dibb在布拉德福德大學學習,這是當時開設材料科學課程的兩所英國大學之一。Dibb 對複合材料很感興趣,他的導師建立了一個專注於復合材料的前沿研究項目,這個項目讓Dibb可以在英國各地各種研究機構工作。畢業後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航空航天企業,生產火箭發動機



當時的他對音樂音響有著濃厚的興趣,後來聽說英國揚聲器品牌Wharfedale需要找對材料知識有見解的人,結果就去面試並獲得了工作機會,開始從事單元設計工作,一干就是四年直到公司財務出現問題,然後他去了Tannoy做工程師,五年後來到了B&W公司,職位是高級開發工程師,當時是1986年,他與John Bowers共事一年半,1987年John Bowers便去世了



John Dibb從1986年開始在B&W工作,一直工作了27年到2013年全職退休,不過當時雙方還有一份靈活合同,可以隨時提供銷售方面的支持幫助。在27年時間裡,他成為了Matrix 800、Silver Signature、Signature Diamond等作品的首席設計師。據說他本人在B&W參與了超過70個揚聲器項目的聲音設計,對現代B&W產品貢獻頗多

John Dibb參與的早期設計項目是Matrix 800,這款揚聲器替代了當時的旗艦揚聲器Model 808,新旗艦要求每聲道使用兩個12寸低音,兩個5寸中音,一個球頂高音,實現93分貝的高效率,當時配合做外觀設計的是工業設計師Kenneth Grange爵士,當時最大的挑戰是低音部分的超大間距,以及各箱體獨立,最後的結果是75英寸高的三箱體三角形設計,一個狹窄的中音/高音箱夾在兩個雄偉的六角形低音揚聲器外殼之間,各單元箱體相互隔離,能更好地避免干擾



1991年B&W成立25週年,發表了標誌性的Silver Signature 25書架箱,成立30年時發表了Silver Signature 30落地箱,這兩款揚聲器在金屬部件中使用了銀材質,連機內的連接線都是銀線,對於當年的級別來說,是非常昂貴的做法。不過純銀有純銀的弊端,為了揚長避短,John Dibb很謹慎地使用銀材質。他當時還提到:如果使用銅質喇叭線對系統進行調教優化後,再改為純銀喇叭線,那麼平衡會發生變化,所以一開始,就是系統性工程的考量



JohnDibb認為他在B&W開發最成功的作品有兩款,從聲音上來說,是Signature Diamond;從業績上來說,則是Nautilus 802


6#
 楼主| 发表于 2021-9-10 21:40 | 只看该作者
Laurence Dickie

Laurence Dickie從1983年進入B&W擔當高級設計工程師,他在研究室完成了著名的Matrix箱體設計,為之後的B&W高端揚聲器奠定了內在構架,Dickie在B&W工作14年後於1997 年離開,之後在2004年作為技術總監身份,和Philip Guttentag一起創建了Vivid Audio,至今已經過去17年



Dickie的故事要從他的B&W經歷說起,Dickie進入B&W之後,通過試驗研究發明了 Matrix蜂巢式箱體,目的是提高箱體剛性,減少箱體聲音染色。這種支撐結構類似於酒櫃,提供多個薄板支撐,在內部分成很多小區域,像蜂巢這樣的矩陣式立體結構,當中填塞精確計算的吸音棉,這種結構最早被使用在Matrix 801上,後來便在很多B&W揚聲器上見到,甚至現在的Magico,其內部的加強筋儘管是金屬的,但實際上和B&W一樣,都是和箱體本身一樣的材料



Matrix的成功讓老闆John Bowers非常滿意,認為是時間交付一件更重要的設計任務了,於是JohnBowers先生邀請Laurence Dickie著手研發一款動圈式揚聲器系統,這個系統的要求,就是具有Bowers本人執著的聲音特性,音質像靜電揚聲器一樣透明。Bowers在70年代初期成功研發了帶有ESL靜電中高音單元的Model 70揚聲器,隨後在1979年研發生產了Model 801動圈揚聲器,但John始終覺得,儘管靜電有缺陷,但聲音仍然更好,他把這個項目留給了Dickie,但遺憾的是Bowers本人在1987年因為癌症去世,去世時還未能見到這對揚聲器誕生



Dickie的工作面臨三個難題:首先是振膜,該振膜要起到完美活塞的作用,工作上限遠超於其負責的頻段上限,這與用於中音單元的傳統錐盆振膜相反,傳統振膜在其工作範圍內本身處於分割震動模式,無法完成完美活塞運動;其次是在驅動單元的後部裝上一個不會產生共振的外殼,經過試驗,指數衰減錐形管具有最佳的無共振性能;最後,如何使用沒有銳利邊緣的外殼以防止衍射源和干擾源



由於靜電揚聲器幾乎總是用作Bipolar形式前後發聲,因此工作開始於將Kevlar錐形中音安裝在各種沒有箱體的障板上,這些障板通過使用漸進的多孔性或羽狀邊緣來消除衍射和干擾。這項工作的結論是,一旦消除了箱體效應,錐體的缺陷就會變得非常明顯。塑膠錐盆體聽起來像塑膠,紙盆聽起來像紙質,聲音並不理想



他開始研究將驅動器安裝在圓柱形外殼的側面的可行性,這些在消除衍射方面非常有效,但單元向振膜後部產生正向發射聲波產生相同水準的聲音,因為相位相反,因此如果不加以阻抗就會抵消前部的能量。因此必須將驅動單元安裝在外殼中,但這絕不能增加外殼空氣的聲共振或外殼壁上的結構模式引起的機械共振。作為老傳輸線設計的愛好者,在Dickie看來,給驅動單元加上一定長度的管道是一個完全合理的解決方案,因為與聲音的波長相比,管道的寬度很小,因此不會產生共振



平行管非常適合中高頻應用,但是當涉及低頻時,例如3m長,直徑300mm的管就會變得笨拙。在其截止頻率以上,直徑呈指數遞減的管效果類似於恒定直徑的普通管,但體積只有後者的三分之一,這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賣點。但對系統進行實地測量時,很明顯,指數管性能要優於普通管。纖維填充物密度的逐漸增加導致聲音的吸收逐漸減小,因此結果完全沒有從號角末端反射回來的聲波。儘管最初是為低音驅動器設計的,但在中音和高音揚聲器上錐形管負載同樣有效果



這項工作的結果以鸚鵡螺的形狀而廣為人知!B&W Nautilus鸚鵡螺揚聲器是這項工作的高潮,它於1991年首次作為原型機展示並於1993年正式推出市場,反響良好,一直生產至今。鸚鵡螺一推出即被公認為是一種外型古怪卻極富標誌性的產品,最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低染色動圈揚聲器設計的新里程碑



上面這張圖片拍攝於1991年冬天,圖片上的揚聲器更像趴著的蝸牛,與後來定型後相對直立的有所不同,這款概念型Nautilus使用的還是801揚聲器的12寸低音單元,如果按照直管方式,那麼需要大約 3 米長的直管,並不可能在家裡使用,所以最後採取了捲曲導管的方式。最後Nautilus的外觀改造工程落到了布萊頓藝術學院的Alison Risby身上,她精心雕刻了栩栩如生的形態。儘管她只在Steyning工作了一年時間擔任產品設計師,但的確就是她和Dickie一起美化了鸚鵡螺的外觀



1997年,Dickie決定離開B&W,以創建專業用的監聽揚聲器,這款監聽器將從Nautilus的研發中受益,能夠達到專業揚聲器要求的更高聲音水準,再後來他便被Robert Trunz介紹給之前在南非經銷B&W揚聲器的Philip Guttentag,後者正在尋找合夥人與他一起創建一個新的揚聲器品牌,兩人一拍即合,後面的故事,你們大家都知道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21-9-10 21:40 | 只看该作者
寫在最後

最後我想多談一個人,不是創始人John Bowers,而是Dickie的第二位伯樂Robert Trunz。他是1954年出生於瑞士的聲學專家和音樂製作人,在 70 年代中期為知名音響品牌經銷商工作後開始接觸高端音響。1979年,他第一次見到John Bowers,後者聘請他擔任獨立營銷和產品顧問。1981 年,Trunz移居英國,他接管了B&W揚聲器的營銷業務,將這家陷入困境的製造商轉變為盈利積極和擴張快速的出口導向型揚聲器公司



這是一張珍貴的照片,左邊的這位就是John Bowes,中間的是Robert Trunz,右邊的是擔當研發的Ray Greenwood。1986年12月,John Bowers因身體原因提前離職,Robert Trunz成為 B&W公司的大股東和總裁,在他接手後堅定地支持Dickie繼續推進Nautilus項目,你要知道,這樣的項目,需要積累大量的時間與研發成本,而Dickie本人並不善言辭,屬於那種埋頭閉門研究的實驗室人才,很容易遭受排擠令他那又費時又費錢的項目計劃中途取消,是Trunz一錘定音才有了最後Nautilus的誕生



1996年Trunz賣掉股份離開B&W去了南非,次年Dickie也離開了公司,跟隨前老闆去了南非,Robert Trunz促成了後來Vivid Audio兩人的合作,而他自己,除了在老家瑞士經銷Vivid Audio外,還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南非,挖掘了很多音樂天才,繼續追尋自己的音樂夢

8#
 楼主| 发表于 2021-9-11 09:39 |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21-10-8 17:30 | 只看该作者
B&W工艺没得说
10#
发表于 2022-1-29 11:14 | 只看该作者
好文LL,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立体声 ( 辽ICP备11019170号-1 )

GMT+8, 2024-4-24 08:53 , Processed in 0.06711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