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chrisalex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聚会] 中國立體聲撰稿組 七月暑期特輯 —— 音響的顏值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21-7-13 19:13 | 只看该作者
國內耳機媒體
緣何集體失聲
文  |  Chrisalex_校長

從1977年至今,德國反抄襲運動協會Aktion Plagiarius e.V.每年都會公佈一個名為「金鼻子剽竊獎(Plagiarius Awarding)」的獲獎名單,用來“表彰”年內最突出的“拷貝不走樣”產品,目的是讓公眾了解抄襲和造假的嚴重性及危害性,近些年來,入選大名單的中國企業越來越多, 2020年獲獎名單中,中國生產商佔據六席

32#
 楼主| 发表于 2021-7-13 19:14 | 只看该作者
Aavik和小不點

群友在中國立體聲QQ群發布一張研發中的Dan D’agostino Relentless旗艦三分體前級諜照,有人開玩笑地說,這不是小不點的新品嗎,還貼上了小不點新品耳放的照片,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大Dan前級外觀與小不點是否相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小不點的外觀卻和另一品牌合併機如出一轍

這個品牌就是丹麥Aavik,背後主事人Michael Borresen是個商業奇才,他不單單是Aavik老闆,還創立了Raidho、Ansuz、Scansonic等一連串音響品牌,有的做功放,有的做揚聲器,有的則做線材,用十五年時間組成了一套閉環音響系統,其中做功放的重任,就交在Aavik肩上,Aavik高級產品系列稱為380,包括U380解碼合併機、C380解碼前級、P380立體聲後級、M380單聲道後級等。380產品線的外觀擁有相同的設計語言,兩側自上而下貫穿的圓柱形開孔散熱器,前面板突出式圓形音量旋鈕,白色放射狀音量刻度,頂板中央橋拱型突出,並在這個弧面上用銑刀銑出Aavik字樣,我並未在其他任何音響產品上,見到完全類似的外觀設計,也可以說,Michael Borresen先生的工業設計是有辨識性有特點的,直到我見到小不點的產品


33#
 楼主| 发表于 2021-7-13 19:17 | 只看该作者
我很早之前就知道小不點耳放,這個品牌的主事人是國內耳放設計大名鼎鼎的Sword Yang,當時他還活躍於耳機大家談,大家都熱情地稱呼他楊老師,小不點耳放記得是在深圳作為公司據點開發製作的,後來在香港幾屆耳機大會上,楊老師還作為特別嘉賓攜帶自己的耳放作品到場,不過我印像中的小不點耳放,都是電子管前置外露,變壓器加蓋方牛罩後置的類型,部分耳放兩側為弧形側板,在高級型號前面板上還會有木質裝飾,類似Unison Research,可以說是走傳統經典膽機外觀路線的廠商,今次新作卻變成了完全走簡潔路線美式粗曠風格的外觀,倒還是第一次見

我在小不點官方淘寶店上見到這款作品,準確地說是兩款,LD-Z1和LD-Z2形成高低搭配(價格是13,440和7,800),都是可以作為耳放和功放的兩用放大器,兩者的外觀如出一轍,除了和Aavik具有相同的黑色塗裝外,剛才提到的“兩側自上而下貫穿的圓柱形開孔散熱器,前面板突出式圓形音量旋鈕,白色放射狀音量刻度,頂板中央橋拱型突出”一模一樣,唯一的差異,只是原本在頂部弧面上用銑刀銑出的Aavik字樣,變成了Little Dot而已

照片下載:https://aavik-acoustics.com/customersupport/gallery.html

34#
 楼主| 发表于 2021-7-13 19:18 | 只看该作者
只是個機殼而已

看到兩者圖片,你的第一感覺,天下沒有這麼巧的事情,肯定是小不點抄了Aavik,其實從我的理解,根本沒有這回事,整個故事可能非常簡單,主事人希望在高端作品上能有更美觀更高級的外殼,襯托機器高定位高售價,所以需要一個全新外殼,在向金屬加工企業詢問有沒有更靚的模型供選時,對方拿出了這個模板或工廠恰好有這個模具,所以就一拍即合了,如果說是小不點要求1:1去復刻Aavik機殼,我倒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因為這樣做,成本會很高,拖的時間也會很長,之前的機殼也是大路貨,為什麼新系列就一定要Aavik呢?為什麼不是其他呢?即使一定要Aavik,為什麼不做細部微調,一定要做得一模一樣呢

首先各位要明白,要去1:1復刻一個知名品牌的機箱外殼設計,尤其是這麼精細加工的全鋁機箱,可能還是需要花點功夫的,即使在金屬加工數一數二的廣東省內操作,至少需要買一台原機回來拆開研究,將每一塊機殼拆散量尺寸畫圖紙,然後送入CNC加工中心,再進行表面處理,進行反復對比改進工藝,進行無數次的返工才能做出令人滿意的作品。那麼,這麼麻煩的事情,只擅長做幾百塊幾千塊小耳放/功放的蚊型小廠,願意投入這麼大嗎?我覺得是不可能的

35#
 楼主| 发表于 2021-7-13 19:21 | 只看该作者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在某交易平台上找到了這款被叫做“全铝CNC精细加工意大利功放机65%大小全铝机箱模型 适合DIY小功放”的產品: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230r.1.14.106.4a8e106fLVFxz2&id=536387242188&ns=1&abbucket=3#detail,我無意抨擊小不點的抄襲行為,或許這個設計就是小不點原創,或是Aavik委託的國內工業設計公司作品,現在授權給小不點使用而已,你看,連很多耳機媒體大V都不作評論,我就更沒有資格評價了,往善意的方向上想,可能小不點還沒意識到他們的新品外殼與Aavik舊品這麼相似,因為不是每一個人都是音響評論員,能對各品牌器材外觀過目不忘了熟於胸,只是恰好,被我這麼個多事的評論員看到而已

36#
 楼主| 发表于 2021-7-13 19:22 | 只看该作者
美國器材顏值背後

眾所周知校長比較喜歡美式器材,所以對美國器材的外觀設計作了一些研究,我發現大部分器材廠商並沒有將外觀設計外包,而是主事人或高層一手完成,就好像Dan D’agostino Master Audio的器材外觀出自Dan本人,有時候他的太太Petra也會給予意見,PassLabs的器材外觀來自於公司總裁Desmond Harrington,因為音響是小眾門類,只要體現主事人的審美就可以通吃買家,不過也有一些頂級音響廠商,自認為缺乏工業設計能力,專業的事情要交給專業團隊去做,才會更完美,所以將產品的外觀設計外包給專業團隊,在這些設計團隊中,你經常會見到一個名字:Neal Feay

我曾在《校長L談》裡介紹過這家位於加州聖塔芭芭拉的小廠(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513276712059367),這是一家家族企業,創始人叫Neal Rasmussen,最初是一家鋁製品分銷商,後來慢慢變成金屬鋁加工企業及專業設計公司,目前的主事人是Neal的孫子Alex Rasmussen,他是世界範圍內,金屬藝術領域最有成就和最多產的設計師之一,他喜歡音響,所以也願意為音響品牌設計外殼並代工製作,給他們下訂單的最大牌音響品牌,大概就是同在聖塔芭芭拉,公司相距只有7公里的Constellation Audio群星了,群星的機殼,每一件都像藝術品,尤其是單聲道後級Hercules,他們的機殼有多好,請參見之前Mr.Q先生的讚美之詞,他是群星的粉絲

37#
 楼主| 发表于 2021-7-13 19:24 | 只看该作者
除了Constellation Audio,他們的顧客名單裡還包括:PS Audio、Ayre、TAD、Playback Design、Stello、Resolution、Classe、Threshold、Mark Levinson等,礙於保密協議,很多品牌無法告知。Neal Feay的厲害之處,就是專業,專門且只做金屬鋁型材料,別的不做,就好像日本那些XX之神的匠人,竭盡一輩子只做一件事,所以能將其最大優勢發揮出來

毫無疑問,目前電子類音響器材的主流,就是鋁合金機殼,部分高檔的還會採用挖鋁,或者在部分元器件上使用其他貴金屬,比如黃銅散熱器,在此之前流行的是前面板為鋁合金,機殼其他面均為厚鐵皮,尤其是電子管機大多會採用這種式樣,甚至Mcintosh現在還在某些機種上堅持使用彎折鐵板機殼,日本製器材,在當年很長一段時間裡,喜歡用木質外殼或木質側板,作為高級機與消費級的區分,只有高級機才會套木殼(如Pioneer)或在兩側增加木質側板(如Sony);揚聲器類器材的主流,可謂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以前是MDF板或實木,現在使用的都有,有繼續使用木材的(如B&W),有使用鋁合金的(如YG),現在是各家秘方的複合樹脂材料(如Wilson Audio),現在還流行在外觀上增加碳纖維(如Magico和Wilson Benesch)


38#
 楼主| 发表于 2021-7-13 19:25 | 只看该作者
我們缺工業設計嗎

不缺!恰恰相反,我認識的不少音響品牌主事人,都是肚子裡有很多有趣外觀創意的,不過成功往往是天時地利人和,光有好的想法,做不做得出來,即使做出來了,成本能不能吃得消,一致性能不能保證,裝配是不是繁瑣,都需要考慮,在這個淘汰消化過程中,很多原始的精彩設計,都改得面目全非了,與之相反的,我見過另一些品牌,以聲音為優先考慮,犧牲外觀也要將聲音做到最極致,平均律音響的Tenet就是這樣的例子

為什麼國產廠商最終無法交出令人滿意的外觀作品,除了外觀設計方面不願投入過多這種根深蒂固的老觀念作祟之外,還有兩點值得我們關注:第一,金屬加工難度大,讓設計打退堂鼓!老闆要求的外觀天馬行空一旦做出來驚世駭俗,結果跑到金屬加工廠一問,對不起,你這個要五軸CNC加工,我們沒有,不單單我們這裡沒有,整個一片都沒有,即使哪家有五軸機,加工成本你也吃不消,在國內,我們的設計要非常簡單,非常靠譜,非常巧妙,還要看上去美觀,這是非常考驗設計師能力,對實際工廠完成度的經驗的,如何避開難度來設計,所以,我很佩服Boulder Amp的設計,最簡單的數控機場就能完成兩側美觀的散熱器造型

還有一點,我覺得也是國產器材無法外觀取勝的攔路虎:廠商想著早點推出產品,沒有時間對外殼精雕細琢!做過音響器材的人都知道,最後一定是板子等機殼,永遠不會機殼等板子,一定是內部都完成了,就等著機殼遲遲不來裝配完成,這時候銷售部經理就像熱鍋上的螞蟻,訂單已經發出去一百多台,機殼卻還在打樣,好不容易打完樣回來一看,做錯了,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再要打樣,每一次打樣修改都要時間,而打樣是金屬加工廠最不願意做的,因為要調整很多設置,結果製作1-2套,所以打樣機很花時間,最後往往是外觀設計師被銷售部經理催得不行,只能簡化使用最穩妥最保守,同設也是最不容易出錯最普通的外觀設計

39#
 楼主| 发表于 2021-7-13 19:26 | 只看该作者
寫在最後

經常會聽音響廠家,尤其是小型作坊廠家抱怨,機殼起定量太大,一定要有最少5000個的起定量,廠家才會認真對待,將各個環節做到符合你要求,如果達不到起定量怎麼辦,第一個是無法開模,你需要修改工藝;即使你給了開模費,你還是需要承擔遠超預算的單個成本;還有一點就是工期拖延,達不到起定量就無法排在前面加工,需要加塞,要等別人的大批量做完之後,你才能上機開工

我一直很欽佩,國產小眾音響外觀表表者,在這樣惡劣的大環境下,依舊能作出外觀出類拔萃讓人眼前一亮作品的,一定花費了不少代價,這種代價往往在背後我們看不到,請為他們鼓掌,我甚至有見過主事人親自跟單跑金屬加工廠的,還有主事人自己買機床回來加工的,另外有一些大牌音響廠商,自己有加工工廠為品牌專屬服務,不過一般情況下,反倒是自己有廠的,外觀設計不會LL過自己沒廠的

40#
 楼主| 发表于 2021-7-13 20:16 | 只看该作者
选音响
就像选灯
文  |  啊呜

最初乍一看到这个选题,可把我乐坏了——就好像是老鼠掉进了米缸,似乎有无限的发挥空间,对,就像这一句说的“打开了话匣子”,感觉轻而易举地就可以大笔一挥写他个十万八万字跟玩儿似的。但真到万籁俱寂深夜静下心来了,要好好掰扯下颜值这件事儿了,又开始觉得不知道该从哪儿说起好了。无论如何觉一定是要睡的,稿也是一定要交的——作为不知从何说起的我,今天就从买灯说起,分享关于HIFI器材外观的一些看法吧。当然,审美这件事萝卜青菜各有所好,大家求同存异,看过勿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立体声 ( 辽ICP备11019170号-1 )

GMT+8, 2024-4-30 03:30 , Processed in 0.05914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