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2316|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聚会] 中國立體聲撰稿組 春節新年特輯 —— 令人失望的系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2-13 17:0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令人失望的系統

卷首语


音響發燒友的成長之旅是一場奇妙的冒險

我們會為經歷一場酣暢淋漓的試聽盛宴而心潮澎湃,也會為了攀登極致的音效高峰而衣帶漸寬,然而,拋開這些美好的回憶,也會有些不那麼愉快的經歷,特別是滿心歡喜想要一睹壯麗的風景,最後只看到了一堆發出怪異聲音的漂亮機器

在眾多參加演示會、展會或是家訪的經歷中,有哪一次你滿懷期待並且做足功課,想要一聽垂涎已久夢幻系統所發出的聲音,最後卻失望而歸,現在回想起來,又會有什麼感悟呢,是主觀預想偏差,還是系統搭配問題,希望得到各位的分享,那令人失望的聆聽經歷

參與這次主題分享的評論員有四位:Caileiqing、Mr.Q、啊嗚、Chrisalex_校長

2#
 楼主| 发表于 2021-2-13 18:46 | 只看该作者
发烧有多少个十年

文  |  Mr. Q

Mr.Q的发烧旅程,到2021年已经悄然度过了第十个年头,然而这只是从我正式购买音响器材和唱片开始算,我对音响的萌芽始于更早的一次经历。2006年暑假的一个下午是我人生中非同寻常的一天,这一天母亲为我购买了第一台电脑,预示了我的工程师生涯,也因为那次造访美罗城,机缘巧合地让我第一次感受到高端音响的魅力(本文图片与文章实际场景无关)


3#
 楼主| 发表于 2021-2-13 18:47 | 只看该作者
那是最盛夏时节的下午两三点,卖电脑的店员正在组装我刚购买的电脑,空气的燥热和我异常兴奋的心情到现在还隐隐约约记得。十几岁的小孩子哪里耐得住等待,已经一蹦一跳在商场里逛起来,只等着过会把电脑抱回家。走着走着忽然听到遥远而深邃的歌唱声,从前面一家看似卖古董的店里传出来,这歌声立体而透彻,走得越近,声响越大,越感觉像是里面有个真人在唱。然而真正走到门口的时候,我却驻足了,店里面富丽堂皇,摆置着各种大型家具一样的机器,昏暗的环境被金黄色的灯光点缀,这一看就不是小孩子该来的地方。女高音的声音高亢而华丽,旋律是我从来没听过的热情奔放的曲式,富有异域情调,我就这样站在门口,听到一曲结束才恍然回过神来。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这并不是什么古董店,是正宗的大昌音响代理店,我当时看到的,像家具一样的扬声器是著名的Tannoy Westminster Royal,听到的歌曲是同样著名的歌剧《卡门》选段《爱情象自由的小鸟》

时间来到2020年,同样炎热的夏天,故事的正篇这才开始。拥有近十年发烧历史的Mr.Q,已经不是小时候唯唯诺诺的孩童,多年后,借着陪朋友一起选器材的机会,终于可能光明正大地踏入当年梦寐而不得进的音响代理店。只是时光变迁,当年的美罗城音响已经搬到了某音响广场。不过也有这么多年一直不变的,那就是一进入视听室,那昏黄的灯光,实木的墙壁,以及金光闪闪的Accuphase和庄重古朴的Tannoy。店长是个好客的上海中年人,对于来试听的人十分热情。朋友来是想考察TAD的书架箱和Accuphase的组合,不过我们进去的时候正好有一位发烧友在聆听Accuphase DP560 SACD机搭配E650合并功放驱动Tannoy Turnberry落地箱,我们索性站在一旁欣赏,曲目是非常经典的马勒第四交响曲,来自RCA出版Reiner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4#
 楼主| 发表于 2021-2-13 18:47 | 只看该作者
“这是马勒第四交响曲的第三乐章,我们从这一段开始听……”老板郑重地向客人介绍试音选段,一副胸有成足的样子,我倒是心里捏了把汗。马四虽然是马交里相对简单的一部,但第三乐章并不是普通的谐谑曲,而是大型双主题变奏曲,弦乐演奏出的第一主题虽然惬意安详,但Turnberry想hold住二三变奏以及尾声的变化可不容易。果然不出我所料,Turnberry虽然没有Westminster巨大的身躯而造成的箱声,但是仍然只适合简单的和声,第二主题七度大跳以及铜管的吹奏都显得没有张力而混乱。回到第一主题的变奏之后,声音又柔软温和起来,大提琴的惆怅很好地展现出来,然而到这一段结尾大鼓引导的悲凉又显得过于疲软,并且在动态起伏时声场会爆出来,显得嘈杂

最不让人满意的是尾声最后高声部乐器大强度的鸣放,本应该宽阔华丽的高潮部分,音场完全冲出,感觉不到任何升华的力量,只有混乱和喧嚣。当然客观来说,从第三乐章开始绝对好于第一乐章,仍然能相对和谐地表达出弦乐群的变化,Accuphase细腻到精雕细琢的风格也很好衬托出铜管的光泽,Tannoy和Accuphase的组合经历这么多年,绝不是什么拉郎配,但要用来表现马交确实有点为难。Mr.Q对于第四乐章也感到十分遗憾,这本来是十分被看好的声乐环节,是Tannoy的拿手强项。这首曲目是由女高音独唱和管弦乐队伴奏完成,女高音温柔欣喜地进入并没有任何问题,只是第二段就很揪心了,女高音是激动却哀怜的,甚至带着恐惧,然而系统并没有表现出气息的变化,整体音色呈现一种复杂的情调,既有松散的伴奏又有尖锐的人声,只是在来到和谐的第三段后就又回归正常。这种阴阳两极的音质变化,并不会产生什么戏剧冲击力,只会让人觉得不流畅,不舒服,不享受


5#
 楼主| 发表于 2021-2-13 18:48 | 只看该作者
归根到底,马交的声乐部分仍然是大型管弦乐,它的复杂程度远远大于一首咏叹调或者舞曲,马勒思想的复杂性也远远大于妇孺皆爱的《卡门》,就算是思想相对统一的马四。在和声相对简单的时候,Tannoy号角所发出的声音十分聚焦,虽没有现代Hi-End音箱的立体感和透明度,但仍可以说有明确的形体,并且形体优美丰韵,声像柔和自然;但在场面复杂起来之后,则有糊成一团的感觉,解析力极其欠缺,而且由于箱体共振等诸多原因,各声部互相影响,形体感也逐渐缺失

当然这仍不足以解释女高音气息变化的不足,问题显然出在前端身上——Accuphase的声音清透华丽,确实十分搭配Tannoy,但是声音冷艳明亮,是一把双刃剑。或许九成发烧友的印象中,Accuphase不是十分适合女声吗?在Mr.Q看来,对于渲染较重的发烧人声录音,或者较多混声的流行女声来说,Accuphase的打磨十分甜蜜;对于强调深度共鸣的美声来说,追求的是“黑亮”,既深邃而通透的音色,那么Accuphase就太过表面化,缺少浑然一体的形体和自然流淌的空气感。这里顺带一提,任何音响器材都不绝对无染,“金味儿”并不是Mr.Q讨厌的色彩,Mr.Q所不喜欢的是Accuphase的“形“,而非”色“

6#
 楼主| 发表于 2021-2-13 18:48 | 只看该作者
相信众多发烧友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某个巧合的时间,聆听到一次出乎当时认知所能理解的好声音,但因为经验的局限并没能完全摸透为什么会如此好听;而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试图找回当时美好的记忆,却并不能慕然回首,发现之后听到的声音都不能让自己满意,这会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然而,冷静地去分析后发现,空间环境的不同,产品的更新换代,我们对于声音理解的进步,以及各种各样变化都会让看似差不多的音响系统产生完全不同的感官体验

以这次体验为例,虽然对于系统所发出的声音是失望的,那是因为现在的Mr.Q对于声音全面性的要求已经与早年聆听不同,所以并不代表这次的声音就糟糕透顶。现在的Mr.Q所喜欢的是宽容中性的Wilson Audio或是稳定实在的B&W扬声器,而不是蓬松悠闲的Tannoy,这才是关键。谁知道十年后的我,若是再回顾现在所喜欢的音响系统,会不会又觉得十分失望呢(笑)

美好的青春一去不复返,哪有什么人生无悔,只是向前看罢了——听音乐又何尝不是如此?在这条道路上永远保持热忱是不容易的,若想衣带渐宽终不悔,让花出去的时间和精力变成人生的财富,那就不能执着于一时,不要把人生某一个阶段对于声音的理解当成最终答案,把眼光放长远点,会有更美的大江大河

7#
 楼主| 发表于 2021-2-13 18:51 | 只看该作者
你也有这样的经历吗

文  |  Caileiqing

刚看到这个标题,我第一反应就是,这个选题绝对错克,摆明要让撰稿人在说真话和得罪人之间二选一嘛,本人的发烧经验很浅

我就说说自己经历过的一些故事吧,如有冒犯,实属无心,请勿见怪


8#
 楼主| 发表于 2021-2-13 18:51 | 只看该作者
大学期间,我还在听森海塞尔MX500小耳塞,和我一起玩的朋友,跟我说他买了一副牛X的耳机——高斯PP。那位同学是我高中同学,我们又考入了不同的大学,所以过了一阵我们相约一起到当时还在人民广场那的香榭丽舍一条街的某耳机店碰头

尽管当时记忆已逐渐褪色,但我还是记得自己失望的心情,就感觉PP耳机里传来的声音有点轰头,低频太强势了,但缺乏速度。当然咯,毕竟时间过去太久了,当时具体怎么驱动的,听了什么音乐,细节都已经模糊了,只是还留下了大致的负面印象

我还是更喜欢有速度的低频,至少不能糊

9#
 楼主| 发表于 2021-2-13 18:53 | 只看该作者
另外还有一次失望的聆听经历,是在一位朋友家里听的AUDIOVALVE RKV MK2电子管耳放和HD650动圈耳机的组合。这位朋友其实在这套系统上花了很多心思,他的RKV MK2也经过了较大的磨改,升级了更好的电容、运放、机内线、接插件等,HD650也换了更高级的耳机线,客观来说声音还是很不错的,但我说失望,是因为去之前报以太高的期望值

在这里,我想说说关于家访时期望值的问题

首先,因为大家对于好声的定义有所不同,几乎找不到一个绝对一致性的评判标准。大家基于本身听音观的差异,经过自己的悉心调整,肯定是越来越趋近于自己理想当中的声音,换句话说,你越用心调教的系统,尤其是在某几点上做到越极致的话,离对方的好声标准可能会越远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2-13 18:55 | 只看该作者
其次,是自己习惯的舒适区,朋友到我家来后,对我的系统指出了一些不足,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有些地方其实很容易理解,但通过自我审视反思,我认为是自己对自己系统听的越久,越容易进入一个舒适区。如果不常常走出去请进来,是很容易在这个习惯的舒适区里停滞的。在发烧旅程中,要学会提醒自己,跳出圈外,质疑自己

最后我想说的,其实很多时候去朋友处家访时,我们多少碍于面子,会不太方便说一些负面意见。尤其处于对方热情的邀请,平时都会聊很多为什么这样搭配那样选择的问题,看得出是对他自己系统非常用心的情况下,很难泼一盆冷水,不过出门的时候回想,还是实事求,这样对大家都好一些,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欢迎你告诉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立体声 ( 辽ICP备11019170号-1 )

GMT+8, 2024-4-27 06:21 , Processed in 0.06216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