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chrisalex

[聚会] 中國立體聲撰稿組 六月特輯 —— 陌生系統123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6-13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视频测评领域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屏幕的分辨率,480P、720P、1080P、4K、8K。音频领域虽然没有分辨率那么严格的区别标准,但是我觉得所谓音乐分辨率的提升,耳朵的感知也是很明显的。因此,我们需要对日常所聆听的系统做一个标准界定,比如把手头的系统定义为1080P画质。面对新系统,所谓的分辨率就是听它的通透度和细节揭示力,越是通透细节越是多,那这个音频系统的分辨率就越高。当然,音频和视频一样,很多时候并不是分辨率越高越能讨好人的耳朵和眼睛,这个接下来再谈

105225ys1332597e7o3ejj.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6-13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简而言之,我在遇到陌生音响系统时,首先关注的是系统的通透度,通透的系统解析力会好,由此带来人声乐器都有非常强的分离度和形体感,声音的结像鲜明形体感清晰漂亮,感觉乐器就是在自己面前,一首多乐器演奏的乐曲听着非平面化的一块。当然,通透度或者分辨率过高也会带来一些负面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声音容易偏薄,那在陌生系统如何第一时间发现这些问题呢?我觉得在聆听时,首先选择自己熟悉的曲目,若没有,建议首选钢琴演奏曲目。作为音域最为宽广的乐器之一,在聆听时要着重关注钢琴低音区按键后产生的那种扎实感和速度感,如果整体偏薄的话,低频会很虚,钢琴泛音也会很少

The-Fascinating-History-of-the-Modern-Grand-Piano.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6-13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次,视频测评中的色域范围、HDR、饱和度同样能映射到音频领域。色域范围好比耳塞耳机或音箱的频响范围,理论上当然是范围越大越好,这个直接看参数即可(只要商家不吹牛虚标);HDR好比动态,数值越是高,越能明显的反映暗部细节以及低音区的层次感。对于这个方面,我个人经验是选择钢琴协奏曲作为试音,可以关注乐器的分离度以及乐器合奏时的气势,假使系统不过关,这时候会显得非常凌乱,听起来甚至会觉得吵。饱和度相当于系统的风格,或是英国声、或是美国声等,这个其实和你喜欢三星OLED还是喜欢苹果LCD一样,并没有真正的优劣

maxresdefault.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6-13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我个人建议在陌生系统试听时尽量避免发烧人声类曲目,特别是国内制作的部分。由于这些作品特别注重“发烧”,会刻意拉高高频或降低低频,混响也会增加很多后期,就是加了很多“味精”,从音源制作开始就让乐器进行了“失真”,使得播放时往往非常讨好耳朵,一耳朵觉得很HiFi,但这类唱片在越高保真的系统上越放得不好听,对于设备的对比区分有很大坏处
201708050655399481-527174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6-13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从自身角度来说,聆听对比音频设备和视频设备测评一样,应该避免同一段时间内对比太多设备。人耳和人眼一样,短时间内过多对比容易产生审美疲劳,特别是对于听音经验不多的初烧来讲,有时听多了会觉得怎么听听都一样,没多大区别。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去展会,这边听听那边听听,到最后就是耳朵麻木,得出结论就是贵价设备都是坑货

ff3247660cf84e7a92f8ac855dc7686b.jpeg
 楼主| 发表于 2019-6-13 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聽到的是全套綫材的聲音

文  |  Chrisalex_校長

友人昨夜求助,別人的系統環境與我的完全不同,喇叭和功放都不一樣,怎麽才能知道這個器材聲音好呢?即使聲音好,我又怎麽知道聼到的是數播的功勞而不是功放的呢?説實話校長也沒有客觀好辦法可以解決,但作爲評論員可以憑藉積纍的經驗綜合判斷,一般不會出大問題。應該如何從複雜的系統當中把簡單的事實揪出來,應該很多初燒朋友會有這樣的疑問吧,校長講幾個個人覺得客觀重要的123,避免大家走彎路,如果這些要點講到你心眼裏,請不要吝嗇你的LL

校长.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6-13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確認下系統各環節是否合理,什麼叫合理,就是有沒有蹺蹺板。有沒有太昂貴器材決定聲音走向,有沒有太入門器材成爲聲音瓶頸,如果有這樣的現情況,請想辦法UPGRADE其他器材或者DOWNGRADE這一件器材,令到整個系統搭配合理,沒有蹺蹺板現象。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將系統裏太昂貴/太便宜器材的聲音帶入測試器材 153705-1286929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6-13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年前我曾經在音響店接受過教育,有人搬了一套國產前後級到店裡去推丹拿落地箱,結果出來聲音不錯,客戶定下箱子滿意而回,結果我問駐店老法師,我在其他地方聽過貴價進口功放推這對丹拿,非常難推,為什麼這套便宜的國產器材卻可以推好?老法師笑著回答了一句話:他聽到的不是功放的聲音。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當時接駁使用的音源是MARK LEVINSON的頂級轉盤解碼,更重要的是,全套的接線都是看上去就昂貴的銀彩和音樂絲帶高級型號,說句客觀的話,他的功放加起來或許都不夠一對喇叭線貴,老法師最後話:他聽到的是全套線材的聲音,而不是功放的聲音

223545c8cxjxvwcgtzqewc.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6-13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開始聆聽了,有人認爲越陌生的系統,越應該快速切換,因爲聲音記憶有時效,我認爲恰恰相反,越是陌生的系統越不能快速切換因爲人耳需要一個熟悉的過程,播放三分鐘讓你的耳朵對這套新系統熟悉,我們的認知過程是先熟悉環境,就好像從明亮走進昏暗的房間,你的眼睛需要時間打開瞳孔讓眼睛對昏暗環境熟悉,然後你才能在相對黑暗的環境中安全行走。耳朵也是一樣,先讓耳朵熟悉這段音樂,知道這個框怎麽畫,然後在這個框裏捕捉信息。最好的情況下,先放一首同類型的曲子,然後在下一曲可以對比聆聽,聆聽的時候,采用ABA還是ABABA,或者有人一回合AB就能決出勝負,這個是看個人的修爲和信心,我覺得問題不大

black-black-and-white-contrast-68340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9-6-13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對於初燒,我想提個建議,請摒弃听音响就要古典乐/交响乐的道德模范观念,偏向大動態大编制往往会让你抓不住重点。你就应该听小编制,简单旋律而少乐器的音樂反而容易抓住要领,引起你的听感共鸣。這裏有一個問題,就是選擇你喜歡聼你熟悉的音樂類型,大部分人喜歡聼弦樂與人聲,這是我們平時聼得最多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音樂類型,那就好,就聼這些,尤其是人聲,我們平時講話都在接觸人聲,所以它更能抓住聲音的特點,讓你的耳朵引起共鳴。如果你平時基本不聽古典樂交響樂,卻因爲某某大燒“測試音響就要用古典音樂,不聽交響的評論都不靠譜”,那你大可不必爲了他而去聼古典樂或交響樂,我們先要理解,爲什麽他會有這樣的説法,因爲古典樂/交響樂裏有很多真實樂器存在,而且各種樂器的音色捕捉能夠呈現出不同頻段的素質,豐富的樂器能夠體現聲音的兩端延伸,另外大動態能夠測試頻響範圍與低頻下潛等素質,這些他們說得都對,但并非一定要用古典樂才能瞭解。去年剛剛卸任,擔當美國發燒天數《Stereophile》主編之位長達33年歷史的John Atkinson先生,一般聆聽比較會選擇三段音樂,第一段是他自己錄製的Cantus無伴奏男聲組合的Curtis Mayfield名曲《It’s Alright》,第二首是美國現代作曲家Eric Whitacre的合唱作品《Water Night》,第三首是法國管風琴家Widor作品,單一樂器管風琴演奏的《Toccata》,你看,世界頂級評論員John Atkinson都會選擇現代派音樂,但有一個前提,或是他錄音的,或者是他聽慣而熟悉的,這點很重要

maxresdefault.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立体声 ( 辽ICP备11019170号-1 )

GMT+8, 2024-4-16 16:26 , Processed in 0.05914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