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声论坛

标题: 十問《高保真音響》 [打印本页]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14-10-21 12:28
标题: 十問《高保真音響》
作為《高保真音響》的忠實讀者,有一些問題積累已久,正好借用新板塊的互動平台,向雜誌社和主編提問,小張將每天提出一個問題,請蕭蕭先生及雜誌社老編坦誠相告,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謝謝

一問:《高保真音響》上的文字出自文字編輯或投稿作者之手,那麼,那些封面照片、器材照片出自誰之手?那些投稿文章的配圖呢?《STEREO SOUND》雜誌有專門的攝影師,任職於旗下一本攝影雜誌的編輯,他們負責把關及棚拍,所以效果很出彩。

謝謝

794f5a04gw1elhdckdzezj20r80b1dkg.jpg (46.61 KB, 下载次数: 347)

794f5a04gw1elhdckdzezj20r80b1dkg.jpg

作者: 高保真音响杂志    时间: 2014-10-21 14:30
一般来说,投稿文章的照片都是作者一并发来的,具体谁拍的不得而知了,我们就默认为作者的作品。

上图以及目前大部分评测内容的文章的图片均为编辑部责任编辑岳鹏老师负责,以前有不少图片也是本刊编辑(包括潘志强老师)自己拍摄的。

因为《高保真》隶属的邮电出版社是还有摄影图书出版的内容,所以社内有专门的摄影棚,很多编辑也是摄影HIFI发烧两不误,所以一般都兼任这项职责了。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14-10-22 08:53
二問: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看《高保真音響》了,最近拿起來發現明顯加重了音樂軟件部分的文章比重,或者增加了多聲道AV系統的文章百分比,而降低了講述兩聲道純HIFI器材評論與比較的硬件內容,是什麼理由呢?

謝謝

157_7075.jpg (163.69 KB, 下载次数: 313)

157_7075.jpg

作者: 高保真音响杂志    时间: 2014-10-22 10:49
本帖最后由 萧萧的笑 于 2014-10-22 18:18 编辑

《高保真音响》的音乐软件部分是我们有别于国内(包括港澳台地区)的音响杂志的重要特色,这从我们每期的附赠音乐光盘中就可以看出来。

其实我们的软件部分不止是介绍音乐内容,更有包括唱片的录制、唱片的选择、唱片及音乐的录音格式等相关内容介绍给读者,有助于我们的读者能够知道如何去挑选好的唱片、好的录音,听到好的音乐。再好的硬件器材也是为播放最好的音乐软件服务的,这是我们的初衷,我们会办出软硬同样精彩的杂志奉献给读者。

现任《高保真音响》杂志主编罗平老师亲笔。


作者: lhxlzq    时间: 2014-10-22 18:14
《高保真音响》的音乐软件部分是我们有别于国内(包括港澳台地区)的音响杂志的重要特色,这从我们每期的附 ...
高保真音响杂志 发表于 2014-10-22 10:49



   初衷哦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14-10-22 20:50
竟然能得到總編大人的親筆回覆,節棍啊,太重視咯!

小張叩拜,看羅老師的字跡和用紙就知道是有年紀的長者,而且應該是文化人出身吧。

謝謝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14-10-23 08:57
三問:不少知名的音響雜誌,比如《Stereo Sound》,《What Hi-Fi》,《音響論壇》,《現代音響技術》都會進行年度器材評選,建立推薦榜單,有的甚至還發獎。為什麼《高保真音響》雜誌建刊二十年整,卻沒有策劃過年度器材評選或年度榜單推薦呢?

news_130124_GrandPrix_02.jpg (51.7 KB, 下载次数: 277)

news_130124_GrandPrix_02.jpg

作者: 牧童笛声    时间: 2014-10-23 14:15
回复 7# chrisalex


   好问题!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14-10-23 21:52
咦,今天雜誌沒回覆嘛?啥意思?

謝謝
作者: 高保真音响杂志    时间: 2014-10-23 22:08
回复 9# chrisalex

因这两天集中出刊和准备北京音响展,所以编辑们忙的焦头烂额,没抽出时间来好好准备问题,毕竟校长的问题都十分有代表性,回答都是每个编辑都要慎重的。

这个问题我们将在周一回复,也请校长见谅,谢谢.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14-10-24 08:31
多謝雜誌的認真回覆,我們靜候週一,同時也期待北京音響展的專訪報導,謝謝

四問:《高保真音響》曾有一個板塊叫“海外來風”,將香港《發燒音響》上的很多器材文章轉載過來,我們也間接拜讀到了陳煐光先生、彈弓楊先生、磨機鄺先生等人的精彩作品,客觀地講,當時小張看《高保真》,首先閱讀的就是“海外來風”板塊,可以請您談談當年“海外來風”板塊的由來,演變和現況嗎?

謝謝

1688sr3high-fidelity0906a.jpg (186.22 KB, 下载次数: 215)

1688sr3high-fidelity0906a.jpg

作者: 高保真音响杂志    时间: 2014-10-27 16:13
三問:不少知名的音響雜誌,比如《Stereo Sound》,《What Hi-Fi》,《音響論壇》,《現代音響技術》都會進 ...
chrisalex 发表于 2014-10-23 08:57


搞器材评选或者推荐甚至评奖是要有标准的,要有权威性的,那么用什么作为标准,是指标数据还是主观听感?

指标数据是以厂方公布的数据为标准,还是自己准备仪器把所评测的器材拿来都重新测试一遍?因为厂家的测试由于设备和测试条件不同,因此所得到的数据也不一定能够服众,但如果真的自己测试的话,实话说,不仅是我们,恐怕目前的媒体也鲜有能够完成的。而如果以主观听感为标准,那么参评人的个人审美和口味对结果的影响会很大,大家都是发烧友,应该深知不同的口味很可能产生两极化的结果。每个发烧友、每件器材都有自己的个性,无法在主观认识上达成统一,更有甚者,在评选过程中夹杂了商业利益在其中,这里也不必说太多。大家应该也有自己的看法。

其实关于器材的评选一事,我们最近两年也在进行一些尝试,例如去年年底我们刊做的一个年度的PC Hi-Fi产品推荐,文章由我们八位作者提供,每个人推选了他个人认为的当年最值得购买的PC Hi-Fi类产品,从耳塞到耳机、从一体机到耳放再到有源音箱。在整个评选过程中,编辑只是将评选的范围和文章要求布置给各位作者,而具体评选什么型号的器材,编辑完全不进行干涉,因此,读者最终看到的绝对是最真实的作者个人的年度器材推荐。我们之所以这么做,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减少编辑部人员对作者的干扰,尽可能真实地反应作者的想法,也力图从多个角度反应发烧友们在当年所关注的热点器材。

在即将到来的今年最后一期,我们准备继续策划类似的年度作者推荐,但与去年不同的是,我们准备去掉有源音箱部分,加入随身音乐播放器部分。

不知道大家对于我们这样的器材推荐方式是否认可?如果有更好、更可行的方式也非常欢迎给我们提出来!

感谢!
作者: 高保真音响杂志    时间: 2014-10-27 19:59
回复 11# chrisalex

《高保真音响》杂志刚成立之初,是由一批《无线电》杂志的作者供稿居多,这些老师技术水平虽高,但碍于当时国内市场的不开放,不能第一时间接触到最优秀的国际发烧制品,因此杂志也特别聘请了《发烧音响》的陈瑛光老师担当顾问,摘取了当时香港地区优秀的文章奉献给读者们。

经过不断的发展,杂志的作者团队也越来越广泛,文章的水平、质量以及与市场的关联度也达到了很高水准,与读者们的沟通也越来越多,得到了第一手的读者需求,所以“海外来风”栏目的文章量开始逐渐缩减,但一旦有非常优秀的文章,我们依然是会把他们放在显著位置的。

未来我们依然会保持与港澳台以及国外作者们的联系,将世界上最好的器材第一时间与大家分享,我们也会本着与读者始终保持一致的办刊思路,如果您有什么希望看到的器材或者有好的建议,随时欢迎您告诉我们!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14-10-28 09:05
五問:很多雜誌都出過增刊,日本桑多就有《JBL的世界》,《古董喇叭》等增刊發售滿足讀者的渴求,《高保真音響》出過哪幾本增刊?各是講述哪些內容?現在還能買到嗎?

謝謝

rBEhV1IEqTcIAAAAAAQVqk8XZJ8AAB7cwCbL34ABBXC252.jpg (79.3 KB, 下载次数: 188)

rBEhV1IEqTcIAAAAAAQVqk8XZJ8AAB7cwCbL34ABBXC252.jpg

作者: 萧萧的笑    时间: 2014-10-29 15:00
本帖最后由 萧萧的笑 于 2014-10-30 12:36 编辑

今天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一下~

根据不完全统计(因为搬家,有部分杂志已经遗失)


《高保真音响》共出版过5本增刊,分别是




2005年《电子管名机赏析》,已经被多个论坛封为经典参考书,至今还有人在网上咨询订购,不过目前该书已经无货了。






2009年《高清影音功放应用指南》,该书是香港辣椒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同名作品的简体中文版,是一本面向初级影音爱好者的基础读物,该书目前也已经无货。






2012年《电子管声频应用指南》,这是一本简明实用、查阅方便的电子管声频应用手册,对音响设备中常用的电子管,提供包含简介、特性参数,最大额定值、工作数据、管脚接续图和外形照片等方面的参考内容,目前已经断货。






2013年《耳机玩家宝典》,该书出版是为了耳机发烧友越来越多的状况,提供一本参考性及功能性用书,对市面上大部分产品做了同整理与归纳,目前仍然在售,需要的朋友可以去主流的购物网站购买。






2014年《乐海拾贝》,此增刊恰逢《高保真音响》建刊20周年,编辑部将20年来所有音乐唱片类文章进行梳理归纳,选取其中精华汇集此册,可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音乐欣赏参考书,目前仍然在售,需要的朋友可以去主流的购物网站购买。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14-10-30 09:28
六問,台灣音響雜誌《音響論壇》在劉漢盛先生的推動下,創立了“音響二十要”的評分標準,讓器材聲音那看不見摸不著的評論有了相對有型的客觀參考,《高保真音響》的器材評論有沒有自成體系的一套標準評分?是由誰及如何制定的?

valve50_4.jpg (61.65 KB, 下载次数: 196)

valve50_4.jpg

作者: 沧海龙吟    时间: 2014-10-30 09:54
本帖最后由 沧海龙吟 于 2014-10-30 09:57 编辑


说到器材评论的评分标准,在音响圈里,最出名的恐怕要算是《音响论坛》的“音响二十要”和“音响五行图”了,可以说,刘汉盛老师指定的这一套评分标准相当全面细致,已经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对音响产品的素质进行了细致的划分,而且其表述方式又非常适合国内发烧友理解。


《高保真音响》杂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没有评分体系的,大约在2012年的时候,在潘老师建议之下,由潘老师主导,我和潘老师共同商讨,最后确定了目前的器材评论打分体系。具体如下




频宽:
平衡度:
动态还原:
音色与质感:
解析力:
密度:
音场与结像:
瞬态响应:






关键词:
优点:
不足:


(评分满分10分,可精确到0.5)



以上这部分内容就是我每次要发给作者的内容,这8项主要评判标准,也是我和潘老师多次商量之后才定下来的,我们觉得这些指标虽然不似“音响二十要”那么全面,但却是音响系统最应具备的,也是最应该着重加以考量的因素。而后面的三项主要是为了言简意赅地总结产品的特性及优缺点,令读者一目了然,更快速准确地了解器材。


这套评分标准我们在发给作者以后,是不对作者的评分进行干预的,也就是说,读者们看到的最终评分结果,都是作者本人的真实意愿,并没有经过编辑的“后期加工”,而且在此评分后,我们都会标注“评分及评价均为作者观点,分值仅针对同价位和档次的器材而言”,因此我们可以很自信地说,我们的评分是真实而公正的,希望能够给广大具有参考性的标准。


如果大家认为这套评分标准并不科学,或者有更好的意见,也欢迎提出来,方便我们日后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谢谢!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14-10-31 08:52
七問,每間雜誌聽音室都有一套可以鎮壓全場的參考系統,比如日本《STEREO SOUND》長期使用日系轉盤解碼,搭配日系前後級,配合英國喇叭開聲,但試聽室的系統也隨著音響器材的發展而不斷變化中的,請問《高保真音響》的駐場參考系統/器材有哪些?可以按不同時代介紹下嗎?

1407101925b5101df9c5146f03.jpg (159.64 KB, 下载次数: 210)

1407101925b5101df9c5146f03.jpg

作者: 沧海龙吟    时间: 2014-10-31 14:36
本帖最后由 萧萧的笑 于 2014-10-31 15:24 编辑

《高保真音响》杂志视听室的参考系统总体来说因为资金的问题,并没有显得非常“高大上”,最早期的参考系统我也不是非常清楚,从2007年至今,听音室的参考系统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

功放:一直是Mark Levinson No.383,这款经典的合并机素质出色,音色中正,驱动力良好,在当年也是无数发烧友心向往之的高级合并机之一,有“合并及之王”的美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No.383的100W×2的输出功率已略显不足,在推动一些大型音箱的时候感觉有些欠火候。

      在近些年的评测过程中,间或也有非常高级的放大器产品来到高保真音响的视听室,这其中,有很多出色的机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Krell的超级合并机FBI,无坚不摧的驱动力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部合并机,瑞士darzeel的极品合并机和前后级分体功放,瑞士功放虽然不以超强的输出功率见长,但细腻柔美的音色和晶莹剔透的解析力实在是其他国家的产品难以企及的,darzeel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它们虽然是晶体管功放,但却同时拥有晶体管机的动态、功率以及电子管机才有的优美音色,简直是天作之合啊!


      此外就是最近才离开听音室的美国Dan D'agostino Momentum合并式功放,这款功放从售价来看,几乎可以说是市面上最昂贵的合并机,没有之一,而它的素质并没有辜负了它的定价,在大丹驻场期间,我们为它搭配了很多音箱,清一色的,都被大丹这款合并式功放推动得服服帖帖,如果跟瑞士产品比起来,大丹的机器可能少了一份柔美,但更多了一份阳刚之气,这种气魄是真的能够通过音乐感染到听众的,在他面前,你根本不用担心驱动力的问题,而是只需要坦然面对,尽情投入到音乐中就好了,这份安心是绝大多数放大器都无法给予的。我只是想说,既然大丹的合并机已经有如此境界了,那前后级分体功放会好到何种境界?值得期待啊!




CD播放器:长期使用的是英国Meridian的588,这款机器音色柔和甜美,素质出色,在中端价位中算是“常青树”级别的产品,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烧友们的审美取向其实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以现在的标准来说,588的解析力可能略低了。


    近几年来,我们经常使用的还有VITUS RCD-100,这款CD机的解析力、透明度、音场表现都堪称上品,当然,售价也比588要贵不少,但目前听音室这台RCD-100虽然声音很棒,但在使用过程中偶尔会出一点小毛病,比较遗憾。
   

    最近一年来,我们最主要使用的是美国ARC的旗舰CD播放机CD-9,这款机器不愧旗舰之名,不但做工精湛,而且因为采用了电子管输出,所以在音色方面非常优美,有别于CD-100的超高解析力,CD-9最大的特色在于醇美大气的声底、中正平衡的音色,宽阔的声场、精准的定位,总体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高级、有大将风范,能够镇得住场子,这是一款非常值得信赖的高档音源产品。


音箱:《高保真音响》杂志听音室驻场时间最长的监听音箱应该是丹拿的信心C2了,这款丹拿的经典落地式音箱不但拥有别致的外观,更拥有出色的声音表现,C2可以说是典型的丹拿声音风格,声音紧致、中正、全面、客观,拥有着参考级音箱应该具备的高解析力和宽阔而平坦的频响表现,是完全可用来作为准绳的参考级音箱产品。


    在大约2010年前后,由于种种原因,编辑部领导决定更换主监听音箱,于是C2被更换为了目前的主监听音箱Egglston The Nine,实话说,在The Nine之前,我听过Eggleston的Isabel,这款两单元小书架箱因为使用了著名的丹拿330高音,因此在甜美润泽的音色之上,更不乏精准的解析力和优异的空间感,搭配魔雷的6.5英寸中低音单元,更是在当年成为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书架式音箱。而更高一个档次的Andra 3之前也有听过,感觉是这个价位段非常全面的一款产品,真的可以说是面面俱到。那么综合了Egglston高低两档音箱的出色表现,本以为The Nine也应该具备相当的素质的,但在实际的表现方面,可以说是有喜有忧。客观地说,The Nine这款音箱其实素质还是不错的,同样应用了丹拿330D高音,双魔雷6.5寸中低音和8寸魔雷低音,在声音的基本素质方面还是不错的,但问题在于TheNine的调声风格MS跟他家其他的产品有所不同,isabel的甜美、andra 3的大气,在The Nine身上有所继承,但并不是很大的亮点,它给人最大的特点是中频虽然很厚,但却有些发“蒙”,解析力差点意思,这应该跟egglston的直通设计有一定的关系,可见这种极端精简的设计方式,玩好了是真的能拨云见日,例如isabel,但玩不好就容易起反作用。其实推动良好的The Nine听起来还是不错的,但毕竟不是什么时候都有机会用到像大丹这种级别的机器来推动,更多的时候是用比较大众化的设备来推动。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评测过程中,如果是放大器或者功放,会尽量多的搭配不同的音箱来取得相对全面的听音感受,保证评测的公正性。

    此外,还有不得不提的就是潘老师的大音箱,这款音箱可以说真的是他的心血之作,记得来高保真没多久后,他就在尝试自己DIY音箱,最开始做的是一款三分频三单元的大书架箱,那款音箱其实也很不错,后来这款超级土炮我印象中应该好像从2009年就开始试验了,最开始他是用一个很简陋的毛坯箱体来试验各种单元和分频器设计,单元真的是试验了很多种,高音单元大约的发展是330D—铍高音—喷射式高音—钻石,等等吧,前后顺序我挤不太清楚了,总之试验的种类是相当多,中音单元最开始用的是ATC馒头中音,后来用到意大利CC音箱上用的那款银色振膜的单元,最后用的是AT的6.5寸中音;低音单元最开始试验用Eton,感觉声音偏紧,后来也用过ATC的超大磁钢的一款15寸的低音单元,现在用的这个虽然也是Eton,但据说是厂方特别为顶级Hi-End大厂特别定制的,市面上是找不到的,因此声音效果非常好。潘老师的这款DIY音箱的箱体样式参考了rockport的天蝎星,但又进行了部分改动,颇有几分神似,因此我们都戏称为“地蝎星”呵呵!


    潘老师的这款音箱,音效可以说是相当全面的,拥有市面上最顶级的单元和分配元器件,令这款DIY产品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动态宽广凌厉,解析力超高,声音非常均衡,但最有特点的要说是超级“厚声”,中频的厚度纵观市面上的高级音箱,真的现有对手,当然,这种超厚的中频风格比较符合潘老师的个人审美,有些发烧友也许会嫌声音太厚了,而一时不好接受,总之,在潘老师当主编期间,他的这对超级土炮一直是听音室最重要的参考音箱,这期间很多的评测文章都是以他的这款DIY音箱作为参考而写成的。当然,后来为了全面地驱动这款音箱,潘老师买了一套仿FM的前后级放大器,效果相当不错,也让这款音箱如鱼得水。潘老师离职后,这款音箱也拿走了,只能说很遗憾。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大概捋了一下高保真的参考设备,需要承认,我们的参考器材确实在某些方面不尽如人意,但限于目前的条件,只好因陋就简,好在不定期会有一些高大上的器材来听音室评测,到时候也欢迎发烧友们过来试听把玩!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14-11-3 09:30
八問,《高保真音響》長期保持送贈唱片的做法,最初是如何開始的?為什麼會一直堅持?唱片內容是如何選定的?

rBEhU1HSSLUIAAAAAATuXL_OsjQAAAsUADcUs4ABO50749.jpg (20.08 KB, 下载次数: 238)

rBEhU1HSSLUIAAAAAATuXL_OsjQAAAsUADcUs4ABO50749.jpg

作者: 高保真音响杂志    时间: 2014-11-3 10:10
《高保真音响》杂志随刊附赠唱片大约开始于2000年左右,赠送唱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读者在获取音响资讯、音乐评论之外,更能够切实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实话说,一直以来坚持赠送唱片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随刊赠送唱片的版权绝大多数都是由国内外唱片公司提供的,得益于刊物与唱片公司的良好合作关系,这么多年来,才有这么多精彩的音乐跟大家分享。

在选择唱片的曲目时,一般情况下首先要看唱片公司的要求,例如他们近期要重点推广哪张唱片,唱片公司一般会给我们提供样片,而具体的曲目则是由光盘编辑自己或者与主编商定后确定的。我们一般选取的原则都是要兼具音响性与音乐性,也就是这首曲子不但要音效出色,更要好听耐听。

我们每期随刊附赠的唱片,每一首曲目都是要有版权登记号的,也就是说要在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备案,每一期的光盘都有自己的光盘号,这样一来,实际也给光盘编辑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不过为了读者们能够欣赏到真正高品质的音乐,这些辛劳都是值得的。

在这里,也要对支持我们刊的众多唱片公司表示感谢,也感谢烧友们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关注和喜爱。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14-11-3 22:26
九問,雜誌上的文章,看上去雖然只有文字與圖片這麼簡單,但背後的故事和辛勞卻不一定是每一個人看得見的。《高保真音響》雜誌上的一篇文章是如何誕生的,流程是怎樣的,要經過哪些步驟才能與讀者見面,可以從器材到達視聽室開始描述嗎?

20081212155626.jpg (120.31 KB, 下载次数: 269)

20081212155626.jpg

作者: 沈阳姜兵    时间: 2014-11-3 22:49
抱歉,来迟了。
作者: 高保真音响杂志    时间: 2014-11-4 14:46
回复 22# chrisalex

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工作流程,也可以说是一篇文章的诞生过程。

一般来说,我们在月底出完刊之后,就要召开下一期杂志的编前会,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下一期的主要内容及评测器材。在与厂家和代理沟通商定所要评测的器材后,下面就进入了评测的准备阶段,有部分器材是直接发到编辑部进行评测试听的,还有一部分器材因为体积过于庞大、价格过于高昂,从而需要去到经销商处进行评测试听。在月初的时候,器材陆续到位,我们会对当月要写的器材进行任务划分,有部分器材的评测文章是编辑自己撰写的,有部分是约作者来写的。与其他杂志大部分稿件由本刊人员撰写不同,《高保真音响》一直以来坚持有外部作者参与评测,这样做主要有两个目的:1.尽可能多的人来写评测文章,能够保证有不同的角度与观点,尽量避免一家之言;2.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不希望我们的文章是“萝卜快了不洗泥”的产物,而是希望“慢工出细活”,因此无论是编辑还是作者,一般每个月的文章数量大约就是1~2篇,不会分配太多,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文章的质量。

如果您是《高保真音响》杂志的长期读者就会发现,在杂志的版式设计及图片质量方面,我们已经有了逐渐的转变和提高,作为一本售价较高的杂志,虽然我们由于种种原因,还不是全彩,但我们已经力争在彩色部分,以尽可能的高质量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在近几年来,我们编辑在日常工作中,一方面注意跟美编进行沟通,借鉴国内外知名音响媒体的版式,同时融会贯通,在保持我们刊风格的基础之上,进行改良和变化;另一方面,我们在器材图片的拍摄方面也花了很多心思,力图在有限的拍摄条件下,尽量求新求变,以高清晰、能够反映器材本来特性为基本要求,更力图在艺术表现力上更上一层楼,让读者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也能够有美的享受。

关于稿件本身的要求来说,《高保真音响》杂志一直以来坚持的是公证、客观、具有自己的观点,但不误导读者,力图给读者带来真正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我们一般情况下不会左右作者的观点,尽量体现不同的人对器材的真实感受,编辑自己在写评测文章时,也尽量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来撰写,总之是希望大家能够得到尽量真实的信息。

在稿件回来后,编辑们要对来稿进行细致耐心的审读、改校,并送给二审、三审老师进行审读,在三审完成后,排版、然后还要出三个校次,都需要编辑们进行认真核改 。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一篇稿件需要“三审三校”这6个手续才能最终印发。

总而言之,《高保真音响》杂志的稿件从最初的策划,到实施,再到最终与读者见面 ,其实里面经历了很多环节,编辑和作者们也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给广大读者奉上精彩的高质量的文章。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14-11-5 09:21
最後一問:《高保真音響》雜誌哪裡能夠買到?有無電子版,哪裡可以下載?

W020090310366150396485.jpg (102.19 KB, 下载次数: 279)

W020090310366150396485.jpg

作者: 萧萧的笑    时间: 2014-11-13 15:43
回复 25# chrisalex

《高保真音响》杂志的购买渠道还是相当多的,比如可以通过邮局订阅、主流购物平台(亚马逊、当当、京东等等)以及我们淘宝的官方店铺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0.0.0.0.iCh3Efid=42360452220&qq-pf-to=pcqq.c2c购买。

    关于电子版也是老生常谈了,经常会有海外读者或者青年读者问我们这样的问题。以目前编辑部的情况的确不适合也不一定有能力做出与实刊同等水平或者更好的电子刊物,所以《高保真音响》的相关计划一直没有提上日程,但我们也清楚的意识到信息化的手段越来越多样,媒体更是要走在时代的前沿,公司领导与编辑部也在着力研究通过怎样的形式能更好的与读者达成互动,提供更优秀的内容,希望大家能耐心等待,我相信《高保真》出品,必属精品!
作者: chrisalex    时间: 2014-11-13 16:35
十問《高保真音響》對答完畢,謝謝雜誌社編輯,讓我們得以深入了解。

謝謝
作者: chen959389    时间: 2015-2-3 14:49
你这是要累死人家的节奏么?




欢迎光临 立体声论坛 (https://www.stereosound.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